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朱小平 《民主》2013,(1):39-41
自古以来,文人学者常与美食佳肴结缘。究其根源,无非食品文化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罢了。历史上很多名人如苏东坡、李渔、袁枚、倪云林、曹寅、曹雪芹等,不仅擅做佳肴美馔,也纷纷将佳肴美馔写成著作或收集成食谱流传至今。即便如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的鲁迅,在他少年时代写过的《戛剑生杂记》,也曾津津有味地提到过数种菜肴。不少前辈学者不仅是正襟危坐,也有此种爱好和余事,例如北京著名的风味小吃炒肝,便是老报人杨曼青先生(他在  相似文献   
192.
无官一身轻,这曾是苏东坡的感慨。而今的官员卸任后,很多仍会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余热。 无官一身轻,这曾是苏东坡的摩慨。与古代官员告老还乡不同,而今的官员卸任后,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很多仍会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余热。  相似文献   
193.
宋代文豪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很要好。一天 ,苏东坡来到寺里与佛印对酌 ,不知不觉已是夜半更深 ,城门早闭 ,只得在寺里住宿。佛印叫小和尚收拾被褥 ,请东坡在他对面的床上歇宿。东坡来到床边 ,随手脱去长袍靴袜 ,盘膝而坐 ,紧闭双目 ,使劲地擦起脚心来 ,嘴巴微微动着 ,一会儿左脚 ,一会儿右脚 ,擦个不停。佛印看他那股劲儿 ,觉得好笑 ,随口念道 :“学士打禅坐 ,默念阿弥佗 ,想随观音去 ,家中有老婆。奈何!”不管佛印怎么说 ,东坡只装着没听见 ,好一会 ,才张开双眼 ,哈哈大笑 ,说道 :“东坡擦脚心 ,并非随观音 ,只为明双目 ,世事看分明。”佛印…  相似文献   
194.
情飞大赤壁     
《新东方》2000,(8):57-57
先前游过黄州的文赤壁,再来到位于长江与陆水汇合处的三国古战场赤壁,我有了一些准备,暗中提醒自己:一定要从苏东坡“创作”的赤壁走出来,去文还武,看一个真实的大赤壁,真正体会一下“火烧战船”的滋味儿,领略一回争雄斗智的谋略。  相似文献   
195.
郦波 《法制博览》2011,(3):62-64
北宋大文豪苏轼那首千古悼亡之作《江城子》很多人都很喜欢。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当时苏轼被贬在山东密州任知州。词里说梦到一个女子,在窗边梳妆,而苏轼自己与她默然相对,泪流满面,这其中既有相逢的浪漫,又有无奈于命运的悲伤,所以梦醒后,苏轼才说这样的情景足以让他“年年断肠”。  相似文献   
196.
己丑年,春四月,笔者参加永庆寺开光庆典。吉月吉日,千年老城,梵楼高广,殿宇巍峨;万里海天,祥云永庆,佛日生辉。吉日吉时,钟鼓奏鸣,佛号婉和,圣乐浑雅,梵音绕梁。吉时吉刻,四海高僧云集千年名刹,十方信众祈祷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197.
苏东坡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文学大师。九百年来,他像一块兀立不动的文学基石,支撑着中国文学史。伟大的文人之所以不朽,就因为他是一"代"  相似文献   
198.
“君子和而不同”。《论语》中的这句名言,近来成了流行语。这让我想到了题目中所列的三位宋代先贤。应该说,他们的身上完美地体现了这种风格,真君子也。  相似文献   
199.
悲剧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像凤凰涅槃,那种由此而产生的悲剧精神常给人一种凄楚悲烈的美感。大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即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其却以独特的悲剧精神,谱写了古文化史上璀璨的篇章。他一生卷在政治旋涡中,然而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龌龊的政治勾当之上。他关心国事,抗言直论,而又不忘随时吟诗作赋,在朝为官,却从不逢迎时弊,随波逐流。一颗报国为民之心终于激怒了群党中势利小人,他们暗中串通,对其极尽诬蔑陷害之能事,使其一再遭贬。从蛮山瘴雨的岭南,到孤悬海外的儋耳,万里投荒归期无日。然其终不肯弃忠贞正义,一副傲骨正气坦然天地。在黄州,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他的艺术才情、人格思想获得一次蒸馏升华。他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  相似文献   
200.
镇江金山寺因戏曲传统剧目《白蛇传》经多种戏剧、曲艺的演唱、渲染而闻名遐迩,引来了不少国内外游客慕名寻访,人们去"法海洞"探幽,一睹法海和尚的坐禅塑像,或上山顶,攀登金山宝塔,一揽江天景色。金山寺尚有楞伽台和妙高台二处胜景,走马看花方式的游人往往是不加注意的。楞伽台在金山寺山腰的东南隅,依山崖平台建筑成多层的小型楼阁,它占据了优越的赏景位置,游客登临眺望,镇江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它是登高眺望江城风光的好去处。传说苏东坡曾小住金山寺,抄写《楞伽经》。后人为纪念此段逸事,建造了这座楼阁结构的小楼,表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于此抄写佛经,命名为"书经楼",也称"苏经楼",习惯称为"楞伽台",它成为金山寺"寺裹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楞伽丈室里有一副楹联,写道:"窗前沧海凭开眼,台上楞伽可印心。"所以楞伽台因《楞伽经》而得名。"楞伽"是梵文Lonka的音译,也译作"伽",原为一种宝石的名称。传说南亚的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