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4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基本案情] 被告人郭某,男,四十五岁,福州东站劳动服务公司魁岐运输服务站(系集体企业,以下简称服务站)原经理兼财务主任。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三日,福州铁路迅发集装箱联营公司(以下简称迅发公司)与服务站签订劳动服务合同。双方约定:服务站承  相似文献   
213.
在票据交易中减少纠纷、规避风险与促进流通、提高效率的利益选择上历来存在矛盾,为了保护票据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信誉制度,民商法中的表见代理制度已经被适用在票据中,这已经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但是作为特别法的票据法,其毕然会有一些个性的问题是无法完全适用民商法的相关规定的,因此很有必要在票据法中规定表见代理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14.
代理是代理人依据代理权,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后果由本人承担。代理授权行为是代理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其法律地位的不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代理行为的效力。本文就授权行为的无因性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15.
授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表见代理制度存在功能性重叠。授权行为与其基础法律关系可以区分开来,但不应当无因化。授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结构简单、僵化,无法将恶意及有过失的相对人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导致价值实现的偏离,也不能彻底排除内部关系对外部关系的影响力,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粗糙地实现保护信赖之任务。表见代理制度则是直接围绕信赖保护问题本身来进行制度设计,其法律构造极具弹性,容有进行价值衡量的必要空间,故应废弃授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而采授权行为有因构造加表见代理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16.
善意取得制度是非依法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的重要类型。自《物权法》明确规定善意取得制度(第106条、第107条)以来,实践中相关案例频频出现,不乏一些复杂疑难案例。本文以一起42年前的房屋买卖合同案为例,就《物权法》、《合同法》视野下的善意取得与表见代理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217.
论表见代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及概念 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无代理权,而作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无权代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权代理包括表见代理和其他无权代理,狭义无权代理则专指除表见代理以外的其他无权代理。就构成要件而言,无权代理与有代理权的代理,只是在代理权的有无上存在区别。 关于表见代理的特殊构成要件,学理上有两种不同主张:  相似文献   
218.
胡伟 《工会论坛》2007,13(2):145-146
票据代理是指代理人基于本人的授权,在票据上明示本人的名义、记明为本人代理的意思并签章的行为。由于票据行为具有文义性、独立性、要式性等特征,票据代理在适用民法中关于代理的一般原则的同时,又有特殊的规定。本文试图从票据瑕疵入手,分析票据代理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欠缺情况下的责任效力。  相似文献   
219.
为了引起立法机关的重视,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表见代理制度,特对表见代理构成要件及司法认定作一浅显的探讨,以更好地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220.
吴光荣 《法学家》2023,(3):118-130+194
外观主义旨在保护因信赖外观权利或者外观授权而与无实际权利的当事人进行交易的相对人,系以牺牲真正权利人的利益为代价保护相对人的交易安全,其正当性应由立法者进行权衡并内化为具体制度,因此裁判者不能脱离具体制度泛化地运用外观主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在现行法上,善意取得、登记对抗、表见代理(代表)等制度都体现了外观主义的法理,但各个制度在法律构造上并不相同,适用范围也各异。司法实践中,外观主义还常常被滥用于一些与交易无关的不动产或股权权属争议案件、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等,其根本原因在于裁判者误将法律关于权利推定的规定等同于外观主义,从而忽视了权利推定本身的制度逻辑。在执行程序中,执行机关无论是依据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还是针对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作出裁定,都是运用权利推定的结果。而在执行异议之诉或者确权之诉中,尽管登记权利人最终仍有可能被认定为真正权利人,但这并非外观主义作用的结果,而是适用权利变动规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