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与师相遇,与书相遇相遇是人类最美好的词之一,我十分喜欢“相遇”这个词,世上一切美好都从相遇而来。江苏有一个高邮县,那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汪曾祺在县立第五小学读书时遇见了国文老师高北溟,是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见的。正是高老师——他们学校那首校歌的歌词作者,带着汪曾祺走进了最初的文学世界。若干年后,汪曾祺考上了西南联大,成为沈从文和朱自清的学生,也是沈从文最喜欢的学生。沈从文对于汪曾祺来说当然十分重要,汪曾祺不遇见沈从文可能成不了一代作家,但是今天我要更确定地说,他在小学五年级遇到的高老师,对于他,也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2.
唐宝民 《人民公安》2011,(24):55-55
此时,我们就更加怀念那些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爱情。比如西南联大时期那些大师们的爱情。  相似文献   
83.
大师·大学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昔日之北大、清华以及西南联大能在烽火连天的动荡岁月中筑就教育之辉煌,不可不称数蔡元培、梅贻琦、周诒春、蒋梦麟等诸任校长高瞻远瞩、苦心经营之功。没有他们,亦绝不可能在三校中形成自由、民主、团结,极利于教学的风气。本书所记述的  相似文献   
84.
国运艰难的时候,在蒙自人民和分校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切的、同志般的敌忾同仇、复兴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术独立精神的支撑下,联大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了视学术创造为安身立命的重要方式,忧患世事的人间情怀,自由洒脱、达观智性的文化气质。一种充溢的内在的浩气在警惕在策励联大的师生要去完成一个任务。这种充溢的浩气,正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85.
畸话     
凡人百姓闲聊对话;重在沟通交流;领导干部讲话上课,为予凝聚激励……就像笔直的树干孪生出旁权斜枝,有些领导的讲话派生出扭曲畸叉;大师陈寅恪在西南联大讲授隋唐史,开讲前坦然相告:“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已过去讲主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相似文献   
86.
《创造》2008,(11):70-73
10月31日上午,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庆祝活动之一的“第一届云南基础教育论坛”在昆明莲花宾馆举行。论坛旨在牢记历史嘱托,坚持云南师大“坚定不移,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特色,发挥学校在云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曾做过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馆长职务准备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者,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  相似文献   
88.
《创造》2008,(11):100-105
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唯一遗脉的云南师范大学。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立足边疆,牢记嘱托,承前启后、弦歌不断,用勤勉、务实之品性。行化雨之春风.健自强之远志,建校70年来。类人才10余万人。上的教师摇篮”。为国家培养各级各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相似文献   
89.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围绕"全盘西化"问题展开大论争,岭南大学青年教师陈序经(1903~1967)持激进立场,一时间名声大噪。那场笔战只是陈序经亮相学术界之始,此后他北上任职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西南联大时期担任法商学院院长,乃联大院长中最年轻的一位。如今已成美谈的关于他宁肯不做院长也不肯按规定加入国民党一事,显露出这位学人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90.
黄葵 《前沿》2010,(4):162-165
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的形成,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中西文化交融及社会环境、时代精神的产物。是苦难艰辛的战争岁月和边陲相对安宁的生存环境、校园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师长理性先锋的诗学成就、丰厚坚实的创作阵地、校园积极活跃的创作氛围共同催生了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使他们自觉走上一条反传统、亲现代的诗歌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