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21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石评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她与高君宇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他们用生命谱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她去世后,其作品由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相似文献   
22.
<正>由两代以至几代人构成的京剧世家,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许多京剧艺术家都是世代相传的名家子弟,最著名的如谭家: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增,绵延六代;梅家:梅巧玲、梅雨田(琴师)、梅兰芳、梅葆玖.沿传四世;而余家: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岩,则是辉煌的三代。余三胜(1802—1866)是京剧开创时期的老生三杰之一,原籍湖北省罗田,后来落户到北方。余三胜有个兄弟余四胜,工副净,兄弟两个年轻时都曾居住天  相似文献   
23.
"偌大的会场,上千名台湾青年身着橘黄色T恤,从这些橘黄色"海洋"中找到宋建华并非易事。1956年出生的他,是这些孩子中的"长辈",然而,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宋哥哥。这次,作为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的一个特殊群体的领队,他带着32位第一次离开台岛的清寒学子来到北京。报母恩慷慨解囊初见宋建华,若不是有人介绍,很可能会把他当作随队老师。只要走出户外,就会发现,"比孩子还会玩"的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孩子王。  相似文献   
24.
<正>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学院紧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贵阳汽车东客站,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学院毗邻贵阳市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见龙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2010年4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长期以来,学院在贵州省公安厅的领导和关心下,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强化公安民警心理  相似文献   
25.
正从盘锦市委到盘山县古城子镇岗皮岭村,单程约40公里。不少路段颠颠簸簸,尘土飞扬。就是这样一条路,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有个人每周都要走上一趟。他可不是村里的人,也不是串门的,他对这个村子的感情,很深很深。岗皮岭村的变迁,就在这种深情中到来了。他来村里的时间,让人摸不到规律。最早的时候,7点多就到了。有时候是下午到,有时候甚至是晚上到。白天到的时候,他会在村里走走看看,遇到村民就主动和他们  相似文献   
26.
无功就是过     
正旧时考核官吏,既有"廉"的要求,也有"能"的要求。一个官员,不但要清正廉洁,而且要务实能干,这才算得上是称职。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个故事说,一个官员死后去阴间报到,觉得自己生前是个清官,走到哪里都只是喝一杯水,因此非常有底气,在鬼神面前大可问心无愧。阎罗王见后,便教训他说:"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这名官员不服,辩解道:"某虽无功,亦无罪。"  相似文献   
27.
<正>买油条发现鲁迅手稿我第一次见到许广平先生,是在我刚从部队转业到鲁迅博物馆工作的1956年。当时,鲁迅博物馆正在筹建,许先生为了博物馆的建设,特地将她多年来呕心沥血、艰辛保存下来的大批文物分批、无偿地捐赠给博物馆,其中有鲁迅书信902封(1417页)、文稿53种(2551页)、  相似文献   
28.
《学理论》2014,(35)
见义勇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知行背离"和"流血又流泪"的不良现象。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见义勇为进行积极有力的思想观念引导、能力引导、行为引导,并辅之以必要的制度和体制保障,使大学生见义勇为发展成见义智为,以期提高大学生见义勇为的实效性,达到"利他又利己"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29.
见危不救行为应否入罪,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社会中都饱受争议。学者们多是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角度来谈论这一问题,但从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来看,我们只能得出一方面不能将道德义务肆意入罪,另一方面二者又能相互转化的结论,而见危不救中的救助义务的层次归属,我们似乎并不能进行彻底的廓清。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现实角度对其进行考察,也即从见危不救的产生原因、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立法及其实效等角度分析其入罪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综合我国民情以及现代法治精神和刑法本身的谦抑性特点等,我们不难得出在我国当前条件下不宜将见危不救行为入罪的结论。  相似文献   
30.
赵子云 《世纪风采》2007,(12):29-31
轰动一时的《子见南子》案发生于1929年夏,缘由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二师”)演出了独幕话剧《子见南子》,被孔氏族人告到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由此酿成轰动朝野的一个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值得记载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