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21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由于看客文化、角色和教育缺失的影响,导致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见危不救行为。对于特定人员的见危不救,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而对于见危不救中的一般主体的有危不救行为,不应该规定为犯罪,应该采取道德的谴责、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公共安全制度和激励见义勇为的法律制度来规制。  相似文献   
32.
表见合伙,是指相对于特定的第三人而言,在非合伙人之间或者非普通合伙人之间产生的一种类似于普通合伙人的责任承担关系.我国《民法通则》对表见合伙未作规定,最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对有限合伙人的表见合伙作有明确规定.但总体而言,我国现行法对表见合伙制度的规定不够系统全面,还有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33.
表见代表及其适用--兼评<合同法>第50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见代表是指法人代表的行为虽然超越了法人的代表权限,但善意相对人基于一定外观相信其有代表法人之权而与之从事交易行为,该代表行为有效的制度.我国立法对这一制度的规定仅仅是开始,仍有许多配套规定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34.
许芹 《理论月刊》2003,(4):102-103
中国古代抒情诗创作经过了先秦两汉情景分离、情景拼合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阶段,即景物单纯只是概念的景物,还没有成为诗人抒情的载体.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不复是借以比兴的了无生趣的概念意义的山水,而是浸润了诗人灵性的情感化的山水,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及至唐代,抒情诗创作进入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第三境界,自然山水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有情有性的自在物,是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歌创作最高意境,这其中盛唐山水抒情诗尤被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35.
见索即付保函是一种自主性的新型担保方式,保函担保人的支付和止付行为具有独立性和单据化特征,但也允许担保人或债务人在有限的范围内行使内容上的抗辩权,以达到止付目的。  相似文献   
36.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制度也不断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出现,使我国的经济快速的增长,但是,也由于市场经济的出现,在市场交易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因此,我国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健全中。合同法中的表见代表制度不但使我们的法律更加完善,也为解决一些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7.
何建明 《中国减灾》2011,(4X):49-51
<正>无处不在的他"抗震救灾第一志愿者"的称号,是四川灾区人民给他的。第一次听说陈光标的名字是在前线指挥部。一位副总指挥正焦急地等待通向灾情最为严重的北川县城的"生命通道"何时才能打通的消息时,前方向他报  相似文献   
38.
董树昌 《先锋队》2012,(22):10-13
2010年12月21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庭栋因病逝世,享年87岁。这位曾与石评梅比邻而居,从山西平定走向革命的共产主义战士,用他一生的忠贞、坚韧、挚爱、勤勉、务实的高尚品格,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我是宝剑,我是火花"的崇高精神。王老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深深的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论语》为例,对解释经典的原因及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对比中日遗弃罪的规定,探求在我国现有刑法语境下如何规制"见危不救"现象,并分析和检视见危不救入罪路径的可能性。借鉴日本立法模式,需要解决义务来源和遗弃罪内涵重构问题。针对见危不救入罪路径可能性,提出见危不救成立,需满足危险状态具有现实的侵害性与紧迫性、危险状态的解除对行为人具有排他性的依赖关系、行为人须有能力实施救助行为且不损害自己的较大利益、行为人不履行救助义务发生了严重后果;并检视见危不救入罪路径可能性,提出见危不救入刑违反刑法的谦抑性、见危不救不具有法益侵害性、相关立法例不能说明见危不救入刑的必要性、既存困惑影响见危不救入刑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