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27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73篇
各国政治   192篇
工人农民   188篇
世界政治   6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5篇
法律   6808篇
中国共产党   4503篇
中国政治   7565篇
政治理论   2131篇
综合类   358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867篇
  2014年   2222篇
  2013年   1895篇
  2012年   2206篇
  2011年   2263篇
  2010年   2203篇
  2009年   2028篇
  2008年   2182篇
  2007年   1457篇
  2006年   1371篇
  2005年   1141篇
  2004年   1012篇
  2003年   824篇
  2002年   720篇
  2001年   583篇
  2000年   50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数字时代的到来导致数字鸿沟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数字不平等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新的风险来源。作为数字鸿沟的新样态,数字不平等表征为数字技术产生的负面社会效应,具体表现为被商业与资本裹挟的平台组织逐渐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算法应用中的偏见植入与歧视再造,以及公民数据权利的贫困,导致数字时代“权力-权利”关系的失衡。数字化生存常态化、数字孪生空间的交叉作用以及平台组织权力捕获的共同影响,强化了数字不平等的复制、扩散与叠加。不同于传统的数字鸿沟治理思路,数字不平等强调主动规制与主体赋责,以治理共同体的形式应对数字技术的不确定性与负外部性,最终实现“权力-权利”关系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992.
“代表说”与“代理说”之争与法人本质论并无必然关联。两种学说虽然解释路径各不相同,但其在制定法解释上的区分仅存于越权代表行为之一隅。法定代表人的概括代理权限及其权利外观构成了推定相对人善意信赖前者就越权事务仍有代理权的制度基础,其在立法上直接反映为法人原则上应承受越权代表行为效果,即越权代表规则独立于无权代理规则而存在。代理权限及其外观是区分包括代表行为在内的各类代理行为效果拟制模式的根本原因,代表行为本质上是代理人为法定代表人做出的一类代理行为。当代理权限及其外观系影响代理行为效果归属评价的重要事实时,包括代表行为在内的各类代理行为应适用各自的效果归属规范;反之,相关规则便是代理的共同规则,其适用原则上无须作代表与代理的区分。  相似文献   
993.
在党内法规体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目前,大多数的党内法规仍然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指引,主要原因在于党内法规的属性特征和体系构造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摄融入,造成党内法规体系价值性不彰的问题。鉴于此,应当充分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法规体系的理论基础,围绕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逻辑对接、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共同遵循两个方面予以展开,从而促成制度规范与价值目标的有机统合。与此同时,应当更为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素与具体立规机制深层融贯,真正做到落细落实,使之浸润内化为执政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个体行为的规范遵循。  相似文献   
994.
京发改规[2020]3号各有关单位:为依法规范本市发展改革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据国家和本市相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市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北京市发展改革部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现予以印发,请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995.
30年来我国政府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目标确定、路径选择、改革方法等方面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从政治和行政两个层面,我国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行政体制.政治上的民主和行政上的转变政府职能是改革的两个基本路径,改革目标是通过民主和法制的手段制约公共权力,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它给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进一步深化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在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俗”)与刑法的关系表现为民间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差异,但两者的“差异”不能被绝对片面化为一种“冲突”关系,并从微观权力分析的视角对几个案例进行社会层面的剖析,最后笔者主张应主要采用扩大亲告罪的民族刑事立法模式去解决“民俗”与刑法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997.
腐败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任何阶级社会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 ,腐败现象具有高发性和多发性特点 ,必须认真研究。本文论述了腐败产生的社会原因 ,提出了治理和减少腐败的各种法律、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998.
任华撰文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政党执政的一个基本规律。任何一个政党都是由一些具有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共同理想的人们为维护或实现本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而自愿组织起来并以掌握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的的政治组织。从这个角度上看,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阶级基础并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此外,任何政党特别是执政党为了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99.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权力寻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权力寻租产生的根源,认为实现公共产品供给与生产的分离,打破政府垄断,以切断寻租的源头.指出权力寻租赖以存在的土壤在于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制度设计的失当,强调在制度设计中要强调利益主体之间责、权、利的相互制衡关系以化解利益主体的冲突.通过对导致权力寻租的制度漏洞分析,提出了相应制度创新对策,进一步提出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制度上彻底根除权力寻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00.
关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行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规范国有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行为 :一是要确实保障股东大会有效行使其职责 ,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是要适当扩大董事会的规模和优化董事会的结构 ;三是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是要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