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2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1篇
法律   405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0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对于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当事人对适用法律没有争议,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刑事认罪认罚案件适用的速裁程序,对于推进刑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影响深远。因此,在具体执法、司法活动中,要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明确办案组织、明确办案时限、明确中止条件、明确法律后果,以期在认罪认罚刑事案件中更加准确加以适用。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刑事认罪认罚案件适用的速裁程序仍然存在着标准不一、尺度不一、质效不一等显著问题,需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2.
为了顺应全面推进刑罚"轻缓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趋势,司法实践针对轻微刑事案件,有必要提倡刑事诉讼程序速裁化,实现"公正为本,效率优先"的诉讼思维理念.因此,为了解决当下未决羁押期限过长所导致的严重侵蚀效率与公正诉讼原则的诟病,同时也为了消解诉讼阻碍案件证据收集和法院存在"以押定刑"晦涩作法的问题,我们应当重塑刑拘直诉制度模式.在刑事拘留阶段,着重考虑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直接跳过刑事逮捕羁押阶段,在公诉阶段贯彻法定从宽处罚理念.  相似文献   
3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在于量刑建议,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深入发展,就必须重视发挥量刑建议的作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量刑建议由于包含控辩双方合意以及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因而不同于普通程序中的量刑建议,这就决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量刑建议需要做到精准化.精准的量刑建议具有激励被告人主动认罪认罚、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并提高...  相似文献   
34.
在国家监察体制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监察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建议制度明显有别于2018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二者共同构成广义的职务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是两法衔接适用机制的组成部分。既有的一些研究主张忽视了监察规范的特殊性。此类特殊性包括认罪认罚行为符合主动性要求、集体研究与上级批准相结合的权力规束、从宽处罚建议具有强拘束力等。实践中,职务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呈扩大之势,但也出现了有待解决的难题。对此,应当从以下方面采取应对策略:第一,形成服务于两法衔接需要的共识性理念,而非简单地将刑事诉讼规则照搬至监察活动领域;第二,设置与监察权力运行相应的认罪认罚构成标准,并凸显“主动性”要素的法律评价地位;第三,强调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承担主导责任的同时,专门明确监察机关提出的从宽处罚建议的法律效力;第四,尊重当前法律规则确定的制度安排,参照既有的发展较规范的公职律师制度,探索符合监察工作实际需要的特定的值班律师制度。  相似文献   
35.
在认罪认罚制度全面推行语境下,围绕谅解主体、谅解自愿性和合法性、谅解范围等三个要素,考察434个涉及被害人谅解的认罪认罚裁判样本,并对样本来源地区S省R市的6位刑事审判人员开展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显示,被害人谅解有效性认定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在普遍比较注重协商格局下,部分案件中参与谅解的主体过多且参与时机有误,二是在确认式庭审背景下,部分法官对谅解自愿性和合法性审查不够严谨、合理,三是部分法官随意运用自由裁量权,无故突破个案中的谅解范围。对此,应从适当规制谅解参与的主体和时机、加强谅解自愿性和合法性的审查力度、准确认定被害人谅解的范围等路径求解。  相似文献   
36.
刘凡 《法制博览》2023,(29):28-30
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告人的上诉权应当加以限制,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认罪认罚制度下的上诉权问题,从最基础的理论剖析,到试点地区的经验支撑,再到窥探境外的诉辩协商制度下的上诉权,最后摸索出我国的认罪认罚制度下的上诉权路径。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充分体现司法公正,节约法律资源,增强诉讼效果。同时也会加速我国法治化进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37.
陈晓辉 《法制博览》2023,(29):112-114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时,需高度重视监察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性。但是,我国《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内容的表述具有不同定义,致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的监察环节、刑事诉讼环节面临适用困境。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职务犯罪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价值和适用困境,并针对性提出几项适用困境的化解对策,以期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实施和监察体制改革形成推进力。  相似文献   
38.
杨国平 《法制博览》2023,(29):121-123
在结合中国刑事司法理论实践经验,以及国外关于认罪认罚方面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制定出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该制度是我国在刑事司法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与变革。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完成,并在该法律中正式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一项刑事诉讼法律制度,随后该制度在刑事司法领域得到了广泛性应用,在压缩司法成本、维护社会治安以及强化诉讼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应用情况来看还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该项制度的风险,基于此,需要进一步防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风险,要先明确并解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确保该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9.
王传锋  张丽娜 《法制博览》2023,(35):106-108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就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判决程序进行明确规定,通常在被追诉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后即进入刑事速裁程序,以此提高诉讼效率。文章以认罪认罚制度下刑事冤案的产生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诉讼效率与司法公平之间的平衡性保持。分析认罪认罚案件审理程序当中出现的被追诉人知悉权丧失、认罪有效性司法审查弱化及法律援助机制无效化等问题,对刑事冤案防范机制提出相关建议:即实现证据开示规范化,保障被追诉人知悉权;完善认罪认罚审查机制,保障认罪供述的自愿性、合法性与真实性;完善值班律师制度,拓宽权利行使范围,以此维系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40.
民事小微公益诉讼案件可以采用诉前和解的方式处理。民事小微公益诉讼诉前和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分清是非、公开、审慎的原则来确定其适用的具体条件和内容,还应该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效衔接,并处理好诉前公告等实践问题。在被告积极承担民事责任并弥补其所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应允许检察机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对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刑事诉讼作出不起诉决定,或提出从轻、减轻量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