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五十年前的哈富论战不仅活跃了当时的学术环境,也为法哲学领域留下了许多值得反复推敲的理论难题,而其中关于纳粹统治下的司法疑难问题的讨论,多年来常常引起许多涉及范围甚广的争议。本文就是试图立足于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出发,考察哈富论战中相关的理论问题,对以告密者案件为代表的纳粹法制迷案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进而对哈特、富勒与拉德布鲁赫的学说背景加以重述,澄清有关的历史观念问题,并据此对相关理论问题的属性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2.
孙成华 《前进》2008,(8):56-56
近日,偶遇一位长期在宣传理论战线工作的老领导,闲谈中他带着忧虑的口气说,当前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流于形式,惯于“包装”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有的甚至在参加专题学习培训班时还让别人代写学习笔记和论文体会。听到此话我很吃惊,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值得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3.
五十年前的哈富论战不仅活跃了当时的学术环境,也为法哲学领域留下了许多值得反复推敲的理论难题,而其中关于纳粹统治下的司法疑难问题的讨论,多年来常常引起许多涉及范围甚广的争议。本文就是试图立足于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出发,考察哈富论战中相关的理论问题,对以"告密者案件"为代表的纳粹法制迷案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进而对哈特、富勒与拉德布鲁赫的学说背景加以重述,澄清有关的历史观念问题,并据此对相关理论问题的属性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4.
中苏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琼 《理论视野》2009,(11):27-3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苏论战影响了中共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认识,强化了中共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固守,助长了中共党内已有的“左”的倾向,推动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形成,并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最终中断。探讨中苏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5.
邓小平是中苏大论战的主要当事人和中方主要代表之一,在论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在反思中苏论战这桩历史公案的时候,把当年那场争论明确划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政治领域干涉与反干涉的恩恩怨怨,其二是意识形态领域理论争论的是是非非.就两个层面的反思而言,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其结果可谓殊途同归,无一不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既是毛泽东未能完成的探索的继续,也是对"九评"理论基础的根本颠覆.  相似文献   
166.
中国民法经济法论战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8月至1986年春《民法通则》颁布之前的七年间,中国民法与经济法学界围绕民法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是否为部门法问题展开了一场中国法学史所罕见的大论战。经济法理论来源于前苏联,由于在意识形态、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与中国的高度同质性和政治正确性而在中国迅速崛起并在论战初期占尽了优势;民法由于个人主义的立场和市场取向而在政治上饱受压制并因此在论战的初期尽显被动。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决定了民法的复兴,《民法通则》宣示了民法的最终胜利。中国经济法的出路在于抛弃与民商法争夺地盘的思路,增强学术独立性,放弃统制主义的经济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7.
中苏论战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论战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一付强烈的"催化剂"。中苏论战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反修防修"的思想,导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系统化、在国内进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开展"反修防修"普及教育,同时也加剧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这些都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奠定了多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8.
"科玄论战"作为一个极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哲学事件,深刻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走向.本文从"科玄论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影响等方面给出较为全面的历史诠释,展现了"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科学派、唯物史观派所论争问题及其言说方式对20世纪中国保守主义派文化哲学、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哲学、唯物史观派文化哲学的影响,揭示了由于"科玄论战"中三方话语的散播带来的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内在困境及其消除的理路,表明对"科玄论战"的历史反思仍将对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阶段,"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史论战对此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流布影响深远.一方面,唯物史观的译介与运用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唯物史观的解读受到当时流行的"左"派思潮影响而产生了一些偏颇:其一,"把西欧历史模式放大为普世规则,陷入历史单线进化论";其二,"忽视反映社会形态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