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87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证人证言异常变更有多方面的原因 ,为消除证言异常变更对诉讼的干扰和负面影响 ,确保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 ,首先要严格执法 ,依法取证 ;再次要强化证据意识 ,全面收集证据 ;再次要健全证人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2.
走私案件一般可分为非贸易性案件和贸易性案件两大类。根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非贸易性走私案件主要是指走私军火、核材料、贵金属、珍贵珍稀动植物及制品、毒品及制毒物品、淫秽物品、固体废物等。在贸易性走私案件中,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对保税物品的走私,二是对特定减、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的走私,三是一般贸易中的走私案件。贸易性走私案件虽亦属于普通刑案中的经济类犯罪案件,但因其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因此和常见的刑案相比,从犯罪产生的原因、手段特点、主要证据类型、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方法以及犯罪嫌疑人群体特点等方面相比有特殊性。下面就案件诉讼活动中的核心问题——证据,针对贸易性走私案件,试加阐述:  相似文献   
23.
证人证言是查明案件事实、揭露和证实犯罪,保证无责之人不受刑事追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证人出庭制度既是刑事诉讼要求,也是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然而,在现实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证人出庭制度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该现状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制度构建所存在的缺陷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该制度的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及国外的做法,提出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具体规定及赋于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权运用之情形。  相似文献   
24.
吕静 《中国检察官》2013,(23):44-47
"情况说明",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相关人员就刑事案件中存在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的工作说明、工作情况、说明等的总称。[1]"情况说明"的证据能力及性质定位,在理论界饱受争议,亟待厘清。司法实践中,"情况说明"涉及的事项种类繁多、适用混乱,须予规范、规制。有鉴于此,笔者拟借本文对"情况说明"的定位和规制问题作一些探析,期待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一、"情况说明"的性质及证据学分析(一)"情况说明"具有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25.
郭玉伟 《天津检察》2007,(5):56-56,58
证人证言是犯罪嫌疑人及被害人以外的第三人,就自己耳闻目睹的案件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是否积极、主动配合司法机关出具客观、真实的证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法制进步的标志。由于我国法律制度对证人制度保障和义务强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且个别证人法律素质不高、作证积极性不强,致使取证难这一问题成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证人不愿作证,有着不同的原因。笔者结合自身在公安预审、公诉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对几种不同心理证人的取证技巧。  相似文献   
26.
法学界关于目击者证言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目击者能够提供可靠的证据;二是目击者的证言不可靠,其准确受到认知心理学中的许多因素的影响。对目击者证言的认知研究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7.
一、引言 证人,即知道案件事实,且能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言,以直接或间接证实案情的全部或部分的人。他们依法提供的证言可直接作为定案的证据,是审判活动中据以定案的数种证据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特别是在刑事诉讼中,它的证明效力及作用更为重要。甚至可以说,若撇开了证人证言,大部分案件的基本事实根本就无法认定,然而,作为定案依据的每一份言词证据须经庭审质证,因此,证人直接出庭作证并经当庭质证而予以确认的证言,无论是从法律意义还是从证明效力等方面都是毋容置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8.
我国关于证人作证的刑事诉讼立法和制度设计存在许多缺陷,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出庭难现象极为普遍,已经成为新庭审方式改革的"瓶劲"。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弊端,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论证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作了具体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29.
罗力彦 《中国律师》2005,(12):47-48
交叉询问是英美法中最具诉讼特色的程序。由于法庭询问最精彩的阶段集中体现在对证人的交叉询问过程中,并在发现事实真相上显示了极为有效的作用,被盛赞为基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所创就的最大法律运作机制的美称。而诱导性询问正是交叉询问中对证人进行盘诘的重要的常规方法。由于交叉询问的目的就在于诱使证人说出有利于本方的事实,可以说没有诱导性询问的存在,交叉询问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意义。事实上,法庭交叉询问的魅力正在于在反询问中可以更多地提出诱导性问题。一、有关诱导性询问的概念所谓诱导性询问,是指询问者为了获得某一回答而…  相似文献   
30.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文章探讨了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这两种证据的具体认定规则;进而通过分析认为,相对于“主观真实”和“客观真实”而言,“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有其积极的价值,但也容易导致打着“自由裁量”和“自由心证”的幌子行擅断和鱼肉百姓之实,以致影响法律的尊严,破坏法制的统一。本文对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证据的认定以及法官在证据认定中的自由裁量权均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