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51.
“每逢佳节生孤寂,辄遇生辰叹暮迟”,这是我十年前的诗句。友人说:“看来你的心境至今没有改变”,也许如此。节日、生辰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欢愉的,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在过去,单位还实行值班制度,我几乎是主动要求年节值班。我降生到这个世界的日子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家族过去只能是家长过生日。记得前几年的生日之际,  相似文献   
52.
白雉山 《世纪行》2012,(9):21-22
“佛道余生信有缘,名山访遍又名川。只因尘俗劫难了,苦作诗囚怕作仙!”这是我早年戏赠归元寺昙畿法师的诗句。余生何幸,虽未皈依佛、道两教,然心向往之。除应邀为各地庙、观写了些诗联作品外,还与两教不少著名方丈多有交往。如佛教的本焕、昌明、隆印、隆醒、等大和尚,昙畿、豁光等法师,道教的谢宗信、吴诚真等道长,都交往有年,获益良多。这里仅就与吴诚真道长的交往聊作简记。  相似文献   
53.
陈开第 《工会博览》2004,(24):66-67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是写诗人夜泊岸边时的所见所闻,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没去苏州之前,想象中的苏州如  相似文献   
54.
张凤安 《现代领导》2007,(11):12-12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也是接任上海市委书记七个月、刚刚当选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最喜欢引用的诗句之一。  相似文献   
55.
守望白鹿塬     
白鹿塬的5月,远处,青山隐隐。麦穗已经发黄,丰收在望。最先知道秦岭北麓的蓝田是刘禹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继而知道蓝田的是1964年发现的蓝田猿人。  相似文献   
56.
在钦州坭兴中觅一片清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艺 《当代广西》2006,(21):58-58
城静雨蒙蒙,山河一望空;层峦云隐豹,一水晚吟龙。这是清人冯敏昌的诗句。城说的是钦州,水说的是钦江。三百里钦江静静地淌过古安州大地,留下了千丝万缕的清纯,洇漫着一片轻盈的绿韵。钦州,南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设安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一个小城出了两个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刘永福、冯子材是钦州最值得书写的骄傲。俄罗斯太子尼古拉仰慕冯子材抗法战功,1891年专程到钦州访问。两位战功卓著的老人晚年分别在钦州城北龙山和钦江畔建了镇龙楼和三宣堂。烈日炎炎,蝉声喧嚣,酷暑的热力似乎无孔不入。这样的时节,最好的便是于清凉处…  相似文献   
57.
"江南可采莲,鱼戏莲叶间。"这是古人描写江南水乡的诗句。如今,诗中描绘的景象,被原原本本地"复制"到了远在北国的银川:在塞上湖城银川北郊的阅海公园里,就可以欣赏到这种自然、和谐、欢快的景象。就连原产于外地的芦竹、茭白、菱角、莲藕,也都被成功地引种到这里。  相似文献   
58.
锡进轩 《民主》2012,(10):44-46
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渚。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鼋头渚,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太湖佳绝处.毕竞在鼋头。”当代文豪郭沫若《蠡园唱答》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  相似文献   
59.
亲人     
她和他,相识在一个文学聚会上.那个如花的年龄,如诗的季节.少年总是充满激情,他们一起吟诵彼此的诗句.内心说不出的亢奋.分别后,他们依然诗书来往,情义渐深.他轻轻告诉她:他爱她!尽管他的家庭很穷困.但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女子,为爱情她可以舍弃一切.她毅然选择了与他结婚.她相信爱情和文学能给她带来一切,财富,幸福.  相似文献   
60.
生如飞蓬     
乔兆军 《现代领导》2014,(10):53-53
飞蓬是我家乡的一种植物,别名小蓬草,开小花,它的瘦果上长有白色的冠毛,风一吹,扁扁圆圆的瘦果就轻飘飘地飞向远方。古人常借它抒怀.北宋诗人苏轼有“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这么灵秀的小花,一经诗句的浸染.便有了一种沧桑感,像是一幅满是离别的画。记得大学毕业时.我们四个好友有个约定,每年聚会一次。第一年是在一个朋友家,四个人围炉把酒.带着彼此身上千山万水的气息,谈工作,谈人生的感慨,想起来真是难忘。第二年聚会变成了三个,渐渐有了生疏感,明明有许多话要说,却一时又不知该从哪儿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