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篇
法律   176篇
中国共产党   333篇
中国政治   582篇
政治理论   199篇
综合类   3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人类语言区别于其他交际系统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用语言来谈论语言本身。转述在语言使用中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对他人或自我话语、观点、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再次表达。从古至今汉语中的转述及转述动词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古典文献中,古汉语中的常用转述动词为曰、道、说、问等中性动词,表达方式极为固定。发展到现代汉语,转述方式、转述动词的数量与类型都大大丰富和增加。本文以转述现象与汉语中的转述动词为研究对象,简要回顾了转述和转述动词涉及到的各个研究领域及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在英语语言领域研究较为丰富,汉语语言界的研究仍不充足。本文对转述与转述动词进行定义,并探讨了现代汉语中转述动词的不同分类,旨在为接下来汉语中转述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52.
处警工作是民警警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警民言语交流与沟通又是处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分析人称指示语含义及其语用功能的基础上,对处警民警人称指示语的选择进行了语用分析。处警民警合理使用人称指示语及其非常规用法来进行自称、指称听话人和第三者,有利于处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现处警目的。  相似文献   
53.
张岚  郑达华 《前沿》2012,(16):133-135
警务公示语的英语翻译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本文选取多个警察机构的公示语英译语料,对警务公示语英译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警务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文本类型,指出公示语翻译可以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并从警务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统一性、文书语体、文化性、强制性等几个方面对所收集的公示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规范警务公示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54.
三语学校的创立与发展是当代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华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依托三语学校,在苏哈托时代中断了30多年的华文教学,终于在印尼这个多元文化社会找到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与环境。苏哈托威权统治结束后,印尼逐步完善民主化制度与多元文化制度,在此环境下,印尼雅加达华人社会摸索出三语学校的多种模式,并创办了多种类型的三语学校,对华文在印尼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华文教学在印尼复兴的经验表明,华文在海外的推广要适应该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环境,印尼三语学校的发展是印尼华人文化适应当地多元文化环境的产物,对推动华文在印尼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破窗理论(亦称“破窗效应”)是从“环境→心理→行为”路径分析犯罪现象的发生机理,主张以“场域控制”为基本手段来防控犯罪的理论学说。从“两高”公布的13起环境犯罪典型案例的规范样本来看,“破窗效应”在环境监管中广泛存在,环境犯罪多源于环境监管失职渎职场域下“破窗”式的多米诺效应。“破窗效应”透过对潜在犯罪者的直觉思维、行为惯性以及风险认知发生作用,进而激发乃至强化其犯罪动机。故此,政府可通过“场域控制”来干预潜在犯罪者实施环境犯罪的动机与行为:一是引入“情境预防”策略来以提升环境犯罪的难度、风险和成本;二是构建“零容忍”治污与第三方治污相呼应的多元化“补窗”模式,藉此实现对环境犯罪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56.
《理论与当代》2014,(7):57-57
正陈曙光在5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在国际话语场,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存在误读与偏见。出现这一局面,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形色色的政治企图之外?不理解"中国模式"的特质也是个重要原因。"中国模式"不是"苏联模式"的衍生品,不是"西方模式"的翻版,而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中国模式"既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开放性的一面,是二  相似文献   
57.
科学语篇中的证据手段如感知觉证据、引证、演绎、归纳等具有特定的认知编码规律,在科技语篇建构中有着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它们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与世界、语言与认知、语言与人及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基于言据性理论深入考察科学语篇中的证据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背后的意识、认知等方面的运作机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科学语篇写作中证据手段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8.
宋立亚  唐丹 《学理论》2012,(18):126-128
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各自的生理结构、社会因素以及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也有所区别。概括并分析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在同组性别和不同性别的使用差异情况,同时也从社会文化因素讨论了导致差异的原因。其分析言语差异的目的在于能使人们更好地把握对语言的运用,从而促进跨性别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9.
出现在近代中日关系中的协和语,是一种伴随着殖民入侵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跨度中,一方面极具生命力,是日本人与中国人民间语言交流的一种文化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语言规律之外的一个怪胎,呈现出日本语与中国语混淆使用的基本面目,从未有过登堂入室的体面经历。本文从协和语概念的界定、协和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作为殖民语言的本质特征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于协和语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60.
邹晓玲 《思想战线》2012,38(4):137-138
语言接触作为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近年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涉及语言学科的各个领域。不同领域的研究,丰富了语言接触研究的外延,拓展了其研究的空间。但是,在研究的系统性、研究的重心分布、研究视域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作为语言现象和理论话题的语言接触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接触现象。语言接触研究又称接触语言学,其涵盖的范围较广,大致包括如下两方面:第一,语言现象的描写及其原因阐释。对语言接触背景下语言成分的借用、混合、分化、融合,语场的升降、语言使用范围的变化、语码转换、双语现象、语言冲突等进行如实的记录和描写。第二,语言问题的解决。在充分描写和分析各种语言现象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