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22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王雪林 《特区法坛》2002,(70):31-32
申谓诉前扣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下称《海诉法》)第二十条规定“海事请求人申请海事请求保全错误的,应当赔偿被请求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因此所遭受的损失。”在诉前扣押船舶这种最为典型的海事请求保全中,海事请求人中请诉前扣船错误(即申请海事请求保全错误)具体包括哪些情肜,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未予明确。各海事法院在审判实践中除了对海事请求人申请诉前扣船后,  相似文献   
172.
实证考察我国国家赔偿中赔礼道歉责任的适用现状,结果表明,赔偿请求人对赔礼道歉的渴望与赔偿义务机关对赔礼道歉的忽视形成鲜明对比。检视剖析,学理上对赔礼道歉责任强制性的质疑,《国家赔偿法》关于赔礼道歉责任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赔礼道歉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功能异化是造成这一现状的要因。在国家赔偿中,回应赔偿请求人的诉求,让其感受到赔偿义务机关的真诚歉意,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正确定位赔礼道歉责任的属性和功能,也需要从明确责任承担主体、承担方式、履行场合等方面进行法律制度的完善。毕竟,赔偿义务机关切实履行赔礼道歉责任,既是抚慰受害者心灵上的创伤和重塑国家机关公正形象的要求,也是消弥二者矛盾对立、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3.
200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欧洲私法的统一及其在东亚的影响"国际研讨会开启了"亚洲合同法原则(PACL)"的合作研究,东亚地区的学者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共同研究。PACL草案的"债务履行"部分与本文作者起草的"债务不履行"部分经过了多次审议。草案的"债务不履行"部分,主要着眼于债务不履行的概念的界定,把瑕疵担保责任纳入了债务不履行体系。草案规定原始不能时的合同为有效,故意及过失不再作为债务不履行的要件,区分了根本违约及非根本违约时的救济手段,只有根本违约时才可以解除合同。  相似文献   
174.
通说认为,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请求权的绝对性导因于《民法通则》第118条,受该条文的影响,实践中知识产权侵权停止侵害救济采用"类物权"的认定范式.新颁布的《民法典》未保留该条款,并且侵权行为是债权请求的成因,民法典中民事责任的规定采用开放式的立法模式.为防止权利的异化倾向,知识产权侵权不停止侵害,而代之以债之给付实现对民事权利的充分救济,符合民法典的社会本位.在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承诺约束下的标准必要专利侵权停止侵害请求的正当性,受制于专利劫持和反向劫持,对侵权停止侵害请求的限制之后,持续性许可费可以正当化对专利权救济方式的限制,实现对专利权人的充分救济,契合《民法典》对知识产权侵权救济体系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5.
张鹏 《知识产权》2024,(1):106-126
各国在处理跨境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域外法律适用问题时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即单向域外适用模式与双向域外适用模式。前者更多地是将知识产权视为一种政策性的特权,在处理域外侵权行为时往往不会发生外国的知识产权法被本国法院所适用的情况,但会出现本国知识产权法适用于发生在域外行为的情形;后者更多地是将知识产权视为一种民事权利,对于发生在域外的行为,本国法院既可能适用本国知识产权法律,也可能适用外国知识产权法律,是否发生外国法律的适用取决于一国立法对较为中立的连接点的界定。我国在立法上采取了以“被请求保护地”为连接点的双向域外适用模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并不进行法律选择而是径行适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这将导致在司法上采取了将中国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于域外行为的单向域外适用模式。我国应在跨境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域外法律适用问题上回归双向域外适用模式,并在具体纠纷裁判中丰富和明确“被请求保护地”的含义,同时设置“无所不在”侵权行为的特殊法律适用规则,限制当事人共同选择适用法的范围以及确定公共秩序在准据法选择中的适用,以实现维护本国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6.
当受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时,对方往往以精神损害抚慰金已经包含在伤残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中来抗辩,并引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要我们认真对照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及运用法理知识,就不难看出这样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7.
引言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8月9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其研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修改说明。根据其修改说明,本次专利法修改主要针对我国专利制度运行中保护不力这一突出问题,以"加强专利保护、加大执法力度"为核心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  相似文献   
178.
《司法业务文选》2012,(10):2+51
问:本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本规定是对人民法院在刑事赔偿程序中审查处理的国家赔偿案件的立案工作予以规范。因此,本规定所指的国家赔偿案件(不包括行政赔偿案件,下同),仅指刑事赔偿案件和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即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18条、第21条  相似文献   
179.
国家机关和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导致公民死亡,由该死亡公民的继承人作为国家赔偿请求人的制度设置,使《国家赔偿法》和《继承法》的衔接成为必要,但现实中二者很难衔接。解决这个问题,要弄清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即要以基础权利的权利主体作为赔偿请求权的权利主体,这是设定国家赔偿请求人应当考虑的理论基准。  相似文献   
180.
1.2011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法释〔2011〕4号3.自2011年3月18日起施行为正确适用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对人民法院处理国家赔偿案件中适用国家赔偿法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或者发生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持续至2010年12月1日以后的,适用修正的国家赔偿法。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