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最近.孟加拉国农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因为诺贝尔奖的殊荣,成为当下舆论的热门人物。与他的幸运和“高出镜”相比.经济学家茅于轼似乎冷寂了许多:几年前,他以个人捐献的500元人民币作为起点.默默地在山西也探索过相似的“扶贫小额贷款”.目前还在推行之中,规模已越做越大。  相似文献   
112.
声音     
谢伏瞻:“朋友劝我不要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态势”日前在公开场合,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被问及对2007年的中国经济是否还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态势。他说:“我的很多朋友,包括投资银行和国际组织的一些人都告诫我不要做预测。因为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我要预测了,会影响统计的公正性,最后我会为证明自己的正确性,把统计数据往预测的方向去调。”  相似文献   
113.
刘延东 《民主》2006,(2):4-6
1988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聚集法国巴黎并发表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这说明,中华文化在中  相似文献   
114.
《时事资料手册》2006,(6):92-92
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者: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 获奖成果:马瑟和斯穆特借助美国1989年发射的COBE卫星做出的发现,为有在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支持,将有助于研究早期宇宙,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恒星和星系的起源。他们的工作使宇宙学进入了“精确研究”时代。  相似文献   
115.
刘根生 《唯实》2016,(4):95
1979年7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首张样片出来时,王选激动地告诉记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系统不可靠,软件尚未完成,还不能实际使用,基本上没有媒体愿意报道。只有《光明日报》记者"绕过各种困难",报道了这项重大技术突破。这则报道被王选在玻璃台板下放了十年,以激励自己"一定要对得起这张报纸"。记者由此发问:"一个科研成果,为什么非要成功了才能报道?"把"科研成果非要成功了才  相似文献   
116.
获得过诺贝尔奖桂冠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除了在科学领域有惊人建树外,在养生健身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首先是博览群书。杨振宁说:"西汉刘项曾有一句名言:‘书犹药也。’书是使人精神旺盛的营养品,能滋补身心。经常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心中充实……读书不仅可以增知识、长学问,也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117.
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法国,并在发表的《巴黎宣言》中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不仅是人类痛彻的感悟.也是在深刻的反省中认识到了人类必须用文化的理性良知去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最能够体现文化的理性良知的莫过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的儒学文化。在中华传统儒学文化中最具精华的部分则是孔子倡导的合和思想。  相似文献   
118.
黄祺 《新民周刊》2015,(40):90-96
中国人获得第一个科学诺贝尔奖,应该是重塑科研工作尊严、鼓励科学家潜心科学的时机,一地鸡毛式的"争议",并不会为我们带来第二块诺贝尔奖牌。在央视话筒前念获奖感言的时候,屠呦呦脸上并没有兴奋的神情,对于一位85岁的老人来说,应付蜂拥而至媒体的疲劳感恐怕早就掩盖了获奖的激动。记者们挤进家门的前一个晚上,屠呦呦在自己清静的家里,从电视上听到了2015年诺儿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够单,她与日本及爱尔兰学者一起分享今年的奖项。  相似文献   
119.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10-110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者:2名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1名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  相似文献   
120.
1998年,我国四位科学院院士发出“中国需要诺贝尔奖”的呼声。2000年诺贝尔奖颁奖100周年的时候,我国又有100位科学家向全社会发出《关注诺贝尔科学奖、关注科学和教育》的倡议书。2000年5月,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科学之门——从诺贝尔奖看20世纪科技发展展”,12月16日,中国科协举办了“世纪辉煌——纪念诺贝尔奖百年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