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混沌理论与公共行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旨在探讨运用混沌理论分析公共行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公共组织的非线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变动性特征表明,主流公共行政学的理论预设并不符合公共行政的实际。为此,运用主要研究系统的非线性特征的混沌理论来理解公共行政现象并解决公共行政问题,不仅可能,而且必需。混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公共行政的的视角,而且为公共行政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2.
《周礼》中的“悬灋象魏”是统治者公布治理国家的一些制度性安排,一些学者从“成文法”的角度,认为春秋时期“郑铸刑书、晋铸刑鼎”是中国最早公布成文法之举措,从而怀疑其为晚出或是理想中的制度。其实,从史籍记载分析可知悬象之制由来已久,只不过《周礼》烦琐地描述很大程度上确实带有理想成分,这也反映了作者希望法令公布,并由官府进行宣传解释,以便让百姓知法守法的愿望和要求。事实上,“象魏之灋”也是由国家机关按一定程序编纂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并且朝廷在悬法象魏之后,有关部门的长官还要率领属员前往认真观读,说明也是公布了的成文法。因此,“象魏之灋”以及“铸刑鼎”、“铸刑书”这种使法律条文化、固定化的行为,不仅保留了政府对刑法的最高解释权即只有统治者所颁布的成文法条才是真正的法律,还确立了君主任意定罪处刑的特权,从而使法律与君主的罪刑擅断权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3.
本文引入西方文论中的张力理论,对意境的生成作一些新的探索。认为:"象"与"境"、"象"与"象外之象"之间的张力是意境生成的必要条件。在文本内部,"象"与"境"之间的张力大小和作者在文本中营造的"潜意境"的有无息息相关;在作者——文本——读者这个系统中,发生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象"与"象外之象"的张力也制约着意境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4.
文中对Office对象模型的概念,及其在Visual Foxpro语言环境中的编程技术作了详细阐述,并给出了在实际应用中的多种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5.
本文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依据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成象原理和规律,结合刑事技术工作的任务、特点,归纳和总结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对细微痕迹检验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6.
倪南 《金陵法律评论》2001,(4):66-70,137
《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连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7.
根据11月28日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重大发展战略法制化的决定》,今后国家机关主要负责人擅自调整省重大发展战略将被追究行政责任,甚至有可能被撤职。据悉,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11月29日《河北日报》)现实实际当中,部分地方存在换一任领导改一次发展战略与规划现象。而像部分地方这样发展战略与规划任意调整,乃至出现"朝令夕改"  相似文献   
178.
日本禅僧无象静照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来华,咸淳元年(1265)归国。在华前四年在浙江杭州径山寺参禅,住持石溪心月对他悉心指导,帮助他实现开悟。静照最终嗣法心月。归国后,静照牢记心月教诲,开创禅寺,宣扬禅法,为禅宗扎根日本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79.
论语音象似性及其在诗歌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尝试建立语音象似性的连通主义模型,从本体感受论的角度对语音象似性的客观现实性和心理真实性作了论证;在对诸多有关语音象似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语音象似性的二分法并强调语音象似性的意象图式说;由于体现象似性特征的语音模式是诗歌文本序列的构建原则之一,故最后对诗歌文本中的语音象似性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180.
医籍文献中清浊概念广泛存在“同词异义”现象,因不同取象来源构建的清浊概念具备不同的内涵。取象于天地生成意象的清浊观念,以升降属性为核心特征,后世升清降浊治法、谷气清浊体系、宣清导浊学说等分支理论或由此发展而来。取象于水流动静意象的清浊观念,则以动静属性为核心特征,继而演变出营卫清浊、病机清浊等学说。而中药药性认知也因受取象比类的清浊理论影响,形成了以质重味厚主降者为浊和以辛香雄烈主动者为浊的两种特色鲜明的药性清浊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