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孔子、孟子到宋明大儒,“仁”既是圣人贤达规划美好社会的逻辑支撑,又是观照世界、整合天人的法门;既是士子们个体安顿心灵、修身立命的依归,又是相互间连接志趣、鸣应气节的纽带。挖掘“仁”的哲学本质及发源、枝节,是我们窥见中华文化内核的必要路径之一,也是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82.
表见证明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证据法上的重要制度,有三个构成要件,表见证明逐渐从侵权领域扩张适用到合同领域。根据域外关于表见证明本质的四种学说,表见证明是事实推定的一种特殊类型。鉴于表见证明的制度价值和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难题,应当将表见证明引入我国并使之本土化,关于其本土化建构,可从事实推定和指导性案例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而不应将其立即上升到立法的层面和高度。  相似文献   
83.
“象”是构建先秦思想文化谱系的基本符号,这与其最初的含义有着密切关联。甲骨文中“象”有动物名、氏族名(或人名)、乐舞名三类含义。全面考察甲骨文“象”的语义,有助于厘清与之相关的三个重要问题:“象”之动物义充分证明了“商人服象”“象为舜耕”传说的历史真实性;“象”之氏族义与青铜器的氏族铭文相互释证,可作为“巴蛇食象”隐含巴族人打败象族人史事的佐证;“象”之乐舞义印证了艺术源于模仿的观点,周代继承并发展了商代模仿大象动作的象舞。甲骨文“象”字丰富含义为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范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孔根红 《党建》2013,(11):59-61
全美国人民每过一小时就要为政府停摆付出667万美元的成本。 富兰克林和汉密尔顿们大概不会想到,精心设计的权力制衡机制,如今竞沦为民主共和两党恶斗不止的工具。 近年来,美国类似的政治纷争屡屡上演,凸显出美国政治制度的深层次弊端。  相似文献   
85.
方睿哲  刘胜军 《唯实》2013,(1):93-94
过往的几十年至今,对“龙”(中国)与“象”(印度)的比较是学术界的热闹话题。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由新政权主导的中印经济发展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起步:印度1947年、中国1949年。  相似文献   
86.
"下基层、进万家"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党员干部必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明山区委书记姜伟在"下基层、进万家"活动中,我逐渐感觉到,给钱给物是好的,如果能给个好项目就更好了。我将努力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自身"造血"能力,逐步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87.
吉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8.
国际化语境下,汉语母语者仍以取象思维创造和使用着汉语新词。表现为:有的自造 洋泾浜英语词,再全词改用汉字;有的先意译英语前缀为汉语类前缀,再谐音取象、比喻取象,把带 前缀的外来词变为纯粹的汉语词;有的先将英语词意译为汉语语素,并使其成为类后缀,再调动汉 字汉语取象系统,以比喻取象,创造出一系列类似结构的汉语词;还有大量涌现的字母词,其中虽 只有少部分是“字母+ 汉字”式,但却表现出汉语母语者顽强的取象思维。  相似文献   
89.
杨晓波 《理论月刊》2012,(10):77-80
上世纪末汉语诗界"字思维"大讨论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将"字思维"等同于"字象",理解过于狭隘;二是割裂了"汉字思维"与"汉语思维";三是夸大了汉字表意性在诗歌中的作用。故本文认为"字思维"是一种以单音节汉字为基本单位,音、义、形三者在意合建构机制下相联系、相制约的诗性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诗歌的形式、内容与风格。而这种"字思维"随着汉语的欧化与白化,在新诗中已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90.
周显峰 《前沿》2012,(14):136-138
汉字是表意文字,在更大程度上跟它所代表的客观对象之间具有性质上的象似性.以早期汉字形体(主要是甲骨文)为例,打通传统“六书”分类法的界限,汉字构形总体上具有形象象似、标记象似、数量象似三种类型.文字层面象似性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象似性理论,在汉字的构形中认知发挥了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