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11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一、问题的提出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真诚悔罪的基础上,通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提供特定服务等方式,取得被害人谅解后,在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基础上,由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轻缓化处理的制度.[1]该制度运行多年以来,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加害人与被害人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修复了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被害人难以得到补偿或赔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2.
小保:李某系一家化工公司催化车间技术骨干。一个月前,因公司催化车间1号催化炉发生故障,影响生产而急需抢修。公司通知赵某加班抢修后,李某却以是双休日、其有权自由决定是否加班为由拒绝。由此导致抢修被迫拖延了两天,也致使两天停产,造成公司1万余元  相似文献   
123.
我调到立案庭后,工作岗位并不在立案窗口。一日,窗口的一位同事因为要参加单位的活动,我代他值班。通过一天的接待,见识了百态人生。一对老夫妻,大概60多岁,精神还挺好的。纠纷的起因是老太太的银行卡被盗刷,他们来告银行赔偿损失,老大爷陪着来办立案手续。初步审核材料,是借记卡纠纷。  相似文献   
124.
无效合同所涉诉讼时效问题,是司法实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最终未能作出规定,长期的适用障碍并未消除。有关高院就有关问题做过多次请示,但由于此问题的复杂性,答复并未彻底解决无效合同所涉请求权诉讼时效的全部问题。由于确认合同无效请求权,司法解释及  相似文献   
125.
《合同法》实施后,在违约金是否可以和赔偿实际损失并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述后认为在目前《合同法》违约责任的体系中违约金和赔偿损失实际上并没有并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6.
<正> 合同法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保证以他方许诺为根据的期望能够如愿以偿。确保这种期望的实现对商业来说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商业企业有效地安排未来的营业计划。对于个人来说,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中,耍想生活得舒服些,也必须作出长远计划。无论商业的和个人的计划都往往是以他人的允诺为基础的。所以,促使人们信守自己所订  相似文献   
127.
梁女士在为村委会干活期间,被村民的狗咬伤,梁女士起诉要求村委会赔偿损失。法院判决被告某村委会赔偿原告梁女士各项损失1200余元。  相似文献   
128.
当民事责任人以赔偿损失方式承担损害赔偿民事责任时,其行为还应符合法律对承担民事责任方式的基本要求。责任人究竟应如何行为,得从赔偿损失的性质及其基本要求进行考查。责任人履行民事责任时不能因其履行行为而额外增加相对人的不便甚至负担,更应具有真诚善意的主观心理。如果侵权人不依裁判履行其民事责任,相对人有权请求法院以强制措施等手段督促履行人调整其履行行为,履行行为如果构成侵权的,还应被追究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29.
《工友》2015,(3):27
《工友》编辑部:我有一辆电动车,该车因具有动力装置驱动,设计的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整车重量为45公斤。三个月前,我驾驶该车时与行人陶某发生碰撞,导致其倒地受伤,并花去5万余元医疗费用,还落下9级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陶某强行闯红灯且从非人行道上穿越,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因我拒绝向陶某赔偿损失,陶某遂提起了诉讼。可近日法院却仍然判决我赔偿陶某5%的损失,这到底是为什么?徐彤  相似文献   
130.
2019年4月,网络用户“张先生”在某实名制职场社交平台发布了关于某直聘App的评论,对某直聘CEO和某直聘进行了负面评价。运营该直聘App的A公司发现上述评论后,认为相关评论侵犯了公司的名誉权。但由于无法得知“张先生”的身份信息.故起诉某实名制职场社交平台的运营方B公司,要求B公司披露“张先生”的个人信息,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