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苏海生 《学理论》2012,(14):265-266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努力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让枯燥说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主要有创新教学内容;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联系时政、社会、时尚热点,提高学生兴趣;妙用语言,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强化情感教学,以情动人等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介绍了美国华人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并从华人中产阶级崛起、精英阶层涌现和华人社团的现代化转变等角度论述了美国华人社会参政意识的演进过程,最后概括指出了五缘文化理论对于美国华人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3.
初中语文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不同于小学那样注重知识,而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阶段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能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初步获得语文学习的综合能  相似文献   
74.
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总结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结尾的激趣策略,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5.
文化势缘是指文化在一定环境中所产生的势能、力量、趋动力从而对人的精神产生作用形成的文化氛围、文化态势、文化走向的因果关系。监狱是文化势缘的载体,文化势缘影响着罪犯改造;主流文化确定监狱文化势缘的走向;亲缘文化在罪犯改造中具有感召作用;地缘文化在罪犯改造中具有熏染作用;信缘文化在罪犯改造中具有指引作用。监狱文化势缘蕴含着强大的势能和强劲的趋动力,监狱文化势缘对罪犯的精神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刘绍楹 《前线》2010,(2):54-54
<正>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诺曼·斯通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说,华尔街的一些有文化修养的金融公司,管理人员手中都有两本规定的必读书,一是中国古典杰作《孙子兵法》,一是英国作家查尔斯.麦凯著的《人类愚昧疯狂趣史》。这后者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著作,竟然受到与"兵家圣典"相同的待遇?读过之后,才知道这样做确实有道理。  相似文献   
77.
孙子擘 《传承》2014,(9):133-135
五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血脉联系,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精神的最深处,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小到个人间良性互动,大至民族间和谐发展,都能看到五缘文化的身影。自秦朝建立后,中国大部分时间是以统一的中央政权来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其中不少民族政策都烙上了深深的五缘印记。  相似文献   
78.
一大同思想和成圣的最高人格相适应 ,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这个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 ,而是具体化了的。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说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根据《礼运》的这段描述 ,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全民…  相似文献   
79.
先秦时期,中国的南方分布着百越族。这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经过漫长的磨合,战国时,形成了扬越、干越、瓯越、闽越、南越、雒越等部族。闽台地区是闽越族的主要活动区域。闽越族文化长期受到来自中原的华夏族文化的熏陶,因而在坚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也吸收了许多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因素。这就为闽越族在秦汉时期及其后的汉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原华夏族融合为汉民族,闽越族自身的汉化也就更为深刻。本文拟分阶段描述其汉化轨迹并分析海峡两岸的族缘关系。  相似文献   
80.
汉末魏晋时期经学衰微,但在某些时期又显现出复兴的趋势,经学对文学的影响不绝如缕.在经学文学观的影响下,汉末魏晋时期产生了许多歌功颂德、匡时救俗的赋作.建安时期,经学的余绪犹存,接绪两汉辞赋的传统,关乎美刺讽谕的赋作不少.魏明帝时期的辞赋充斥着浓厚的尊君思想和谶纬成分.晋氏受禅以后,经学复兴,歌功颂德之作不断涌现.东晋王朝偏安于江左一隅,此时润色鸿业的辞赋仍然存在.汉末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创作张扬个性,突出个人情感.抒情赋的大量涌现与古文经学对个性觉醒的启迪作用关系密切,王肃之学重视亲情,经学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抒情赋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