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44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8篇
法律   333篇
中国共产党   981篇
中国政治   1343篇
政治理论   384篇
综合类   62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最近,上海市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围绕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推动创新型经济和品牌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  相似文献   
102.
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相融合贯穿于"枫桥经验"的起源、发展和创新,可以说它是"枫桥经验"50年来经久不衰的一大法宝。当下,在传承"枫桥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融合的理念、主体、机制和手段,有利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设平安社会,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3.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各种带有三网融合概念的产品不断推出。其中,互联网电视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在互联网电视逐渐畅销的同时,为解决传统电视机连接互联网的需要,产生了一种可以连接电视机和互联网的新型设备,即网络播放器。  相似文献   
104.
正村转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在城乡一体化的美丽蝶变中,既有量的积累,更有质变的过程。随着农村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转变,青白江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建,把党的工作贯穿于村转社区"筹建、过渡、融合、成熟"全过程,走出了一条与城市化进程"步调一致"的基层党建探索之路。"透明"既是原则也是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学理论》2016,(10)
环保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整体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全国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若从区域的角度看,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等地区的雾霾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研究认为只有运用市场的经济的手段,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雾霾问题。分析建立在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理论上,构建跨界合作雾霾治理价格机制,分别论述了价格机制建立的必要性、重要性、设计框架和运营模式。建议建立跨区域的跨界雾霾管理委员会,要求遵循市场规律,运用价格杠杆,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督下,征收雾霾税或提供财政补助,形成跨界雾委会、地方政府、污染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实现跨界合作雾霾治理价格机制"钻石模型"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06.
在太行深处,愚公故里,驻扎着一支公安队伍,担负着208国道豫晋两省交界道路交通安全和晋煤南运咽喉要道的管理任务。这支队伍就是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第五大队。自1989年建队至今,民警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全队民警"扎根山区、执法为民"的初心始终不变,"人民满意交巡警队"的红旗32年始终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107.
108.
张勇 《理论探索》2016,(4):86-93
"博士春节返乡记"的争鸣是参加者在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围绕乡村问题而展开的一种讨论。这场以"乡愁"为总旋律的争鸣展现了我国当前城乡之间的矛盾现状,这种矛盾体现在城与乡之间在自然空间上分立、禀赋差距扩大、资源争夺、文化价值冲突等方面。为此,解决乡村问题必须从城乡关系中寻找出路。未来城乡关系的理想图景是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融合的立足点在于建设美丽乡村,要重视国家意志的政策选择作用,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9.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二者的培养目标、相互关系、融合不足,充分说明了二者融合的必要与迫切,二者透过理念、内容、方法、队伍的融合与策略,不仅可以形成健康教育的合力,更会促使大学生的身心灵健康有效深入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在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中,持德性论视野的学者提出了以人类主体的生态美德研究来替代抽象形式的生态道德规范研究的观点。这种观点虽然对几十年来占主流地位的规范论生态伦理观的局限有重大的突破,但是它完全否定规范论视野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则是非常片面的。生态伦理学应该实现以德性为主规范为辅的视野融合,才能符合这门学科的理论真谛与实践需要,取得健康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