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72篇
工人农民   69篇
世界政治   2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0篇
法律   1260篇
中国共产党   2002篇
中国政治   2818篇
政治理论   586篇
综合类   9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610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苏炜  高彦彦 《唯实》2010,(6):56-61
政府的区域政策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江苏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的大规模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驱动的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低劳动成本优势、FDI力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效应被强化,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却被弱化。因此,未来江苏省政策调整应注重产业转移的质量,从而增强人力资本对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902.
原告资格转移制度是私人权益得以充分保障的前提。相对人的权益侵害和其权益获得救济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差内,权益受害者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死亡或者在法律上消灭,因此有必要规定原告资格转移制度来保障自然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903.
东部都市圈产业升级转移与区域多极带动发展是当前国家协同推进的两大战略。在长三角转型扩围过程中,承接转移的长三角腹地安徽实现省域崛起和与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合肥区域继续实施极化推进战略,打造成为安徽江淮城市群的核心引擎,并最终演变为长三角都市带的次级中心。当前在努力建设皖江安池铜、芜马巢承接转移集中示范区的同时,需着力强化合肥的中心和重心地位。  相似文献   
904.
潘新 《当代贵州》2010,(15):26-27
对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贵州来说,如何深化对扶贫开发工作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既有一个坚定信心和决心的问题,更有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提高水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5.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万名网友对干部状态的评价与干部群体对自身的评价具有较大差别,呈现出负面评价较多而正面评价较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906.
灾害经济学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至今,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机构和组织,对灾害经济学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灾害经济学及其理论新体系至今还没有系统地构建起来。建立新兴的灾害经济学及其理论新体系,是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07.
于学军 《群众》2010,(6):45-46
<正>"三农"金融服务不足问题,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2009年7月,我们先后两次赴徐州、宿迁、淮安开展了较为全面的调研活动,发现近年来"三农"金融服务状况明显得到  相似文献   
908.
本文对石化现象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对石化的观点。石化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学习者怎样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该理论,进一步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9.
马千 《工会论坛》2010,16(1):147-149
通感现象在欧洲很早就被发现,并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在中国由钱钟书1962年提出后才在学界引起注意。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并没有提出通感一词,但通感在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中却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与中国古代佛道思想的兴盛不无关系。佛教的“圆通”教义和道家的“内通”的观点影响中国古代诗人,使通感得以运用在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9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日益成为战略的制高点。郴州"两城"大业,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整合开发利用好本地人才资源,探索走出一条既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具有郴州地方特色的人才资源开发之路,积极推进郴州"两城"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