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孔庆平 《法商研究》2007,24(3):152-160
蔡枢衡认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改革,虽然是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形影响的结果,但本质上还是符合社会历史法则的发展的。要解决“法律自法律,社会自社会”的问题,不在于法律本身之修正,而在于旧道德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的改变,即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化。蔡枢衡立足于社会进化理论,将东方与西方的差异转换成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但由于社会进化理论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因而蔡枢衡并不能为中国法律近代化改革中存在的法律与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242.
在比较法研究中,中国法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主流的西方比较法文献中,西方法是正统,中国法只处于边缘地位。法律在社会中不占主导地位,一直是西方人眼中中国传统法的主要特点。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法具有专制主义、集权主义的特征,这同中国的“治水社会”的历史有着密切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西方有关中国法的观点以及法律和社会发展的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法律的地位和集权与分权问题上,不应把中国法与西方法绝对对立起来,西方和中国在处理熟人关系和陌生人关系,应对正常状态和非常状态问题上有许多相近之处,它们是中国与西方共同面对的问题。把中国法研究放在西方各种法律进化模式中虽然具有参考价值,但终归是靠不住的,应转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轨道。  相似文献   
243.
牛田盛 《求索》2007,(10):136-138
晚清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及其它著述中所宣扬的进化史观和工具理性的认识方法,以及自由、民主、合群等现代理念无疑对解决近代中国现代化问题具有启蒙意义。基于进化史观,严复的现代化方案是一种渐进改良的现代化方案,其现代化方案的局限性也源于其进化史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44.
逯长春 《法制与社会》2014,(10):182-183
本文以进化心理学为线索,通过分析女性择偶策略和偏远贫困农村地区男性吸引力特征,探讨了边远贫困农村男青年的择偶难题,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这些青年的吸引力,核心是改善其经济地位和生活环境,但加强其文化素质的教育工作则是最为基础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45.
近年来,香港民主运动呈现激进化的特点。这一现象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民主理想受挫、经济民生恶化和国民教育不足。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西方势力的长期渗透。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央和特区政府仍需坚守民主发展的底线,并着力经济民生的改善、推动国民教育的落实、适时启动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  相似文献   
246.
云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历史是如此扑朔迷离,它的文明与落后是如此对比鲜明地并存着.当我们面对云南沉默的大山,屈原"天问"似的远古历史迷雾仍困惑着今天的我们.  相似文献   
247.
代华琼 《前沿》2012,(16):40-41
哈耶克认为政治秩序思想的来源有两个传统:一是建构理性主义;另一是进化理性主义.建立在建构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政治秩序是社会主义,走向了乌托邦;建立在进化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政治秩序是自发的秩序,走向了法治.哈耶克认为理想的政治秩序是法治.法治预设前提是保护私域;法治的依据真正的法律,其实现途径:宪政;法治的价值诉求:法律下的自由.由此,哈耶克建立了自己的理想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248.
张广浩 《法制与社会》2012,(13):253-254
人格权是法律人格内涵和法制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法律工具,其内涵经历了由身份→纯粹精神利益→伦理→物质利益→相对非财产性法益的多元“进化”路径,并仍处于丰富和发展之中.因此,现代民法上的人格板内涵可界定为:“以非财产性的精神利益为原则、财产性的物质利益为补克,通过直接调整人格法益,间接保护内在伦理的相对非财产性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249.
法律起源研究是观察和探讨一切现代法律现象的前提,是法理学的基础问题之一。不同法学流派以及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等学科都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至今无法取得基本共识。如果仍然局限于传统研究范式,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可能性已经不大。生物进化既包括有机体进化,也包括文化进化,二者均为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文化现象至少1400万年前就已在生物界中出现并进化至今,因此法律必定脱胎于文化进化史的某个阶段,这就为在法律起源问题研究中引入进化生物学范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50.
《学理论》2016,(5)
借鉴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视角,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解析民族精神。在学理逻辑上分析民族精神具备的稳定内核,论证了民族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具有生存空间,而且更应当成为主流价值。前者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逻辑前提,后者是对价值取向多元化时代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