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吴江 《时事报告》2010,(11):30-32
推动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提出干部“有韧劲”、“有思路”、“有激情”、“有贡献”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对当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新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体系做了大幅调整和修改,强制措施体系逻辑层次更协调、结构更加优化、体系更加完整、更加具有操作性。刑事强制措施必须依法适用,避免因忽视强制措施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及法定的转化条件而造成的强制措施的肆意滥用以及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3.
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要解决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个基本问题。深入理解三中全会有关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需要强调以下四点:一是从可持续发展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逻辑关系和操作顺序。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涉及确定规模、分配产权、市场交易三个环节。从这个角度看三中全会提出的生态文明三个制度,可以发现:首先是划分生态红线制度,确定可以接受的生态消耗规模,将非市场的自然物品分为可使用和不可使用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74.
谢巧稚 《新长征》2008,(12):24-25
党的十七大适应时代的呼唤和要求,顺应人民的愿望和期待。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及其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大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一慨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5.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但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更好地提供会计信息,应辨明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通过重构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考虑增加全面收益表、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中增加披露的信息内容等措施,来改进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  相似文献   
76.
法价值是法的客体对于主体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利益、秩序、和谐构成了法价值的主体,它们与法治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利益是法治的逻辑起点,法治是利益均衡实现的最理性选择,利益均衡是秩序的前提条件,秩序是法治的最基本价值,和谐是法治的终极价值,是秩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7.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贯通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8.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独特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目前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育人功能被忽视,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与育人的逻辑关系研究,充分探索图书馆核心价值育人的实践路径是高校创建良好育人环境、提高育人工作水平的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9.
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三观"教育,居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中心位置.过去,由于不能真正按照教育规律厘清"三观"在学理上的逻辑关系和"三观"教育在实践上的逻辑关系,一直存在教育有效性不高的问题.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之后,又出现了不能把"三观"教育与实施这一战略任务有机统一起来的问题,一些人甚至因此而感到无所适从.因此,科学分析、认识和把握"三观"教育中的诸多逻辑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0.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当时代的社会矛盾,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两个基本构想。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两个构想都被突破了,但这两个构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仍然具有其独特的深远的理论价值。经典理论的逻辑(两个基本构想及其两次突破)与现实历史进程的逻辑(新中国“两个30年”的内在联系)之间,有着相当程度的重叠性和吻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