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2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今日海南》2007,(1):19-19
建立“八荣八耻”道德观的社会保障制度 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行八荣拒八耻的道德风尚,光靠道德的认知性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制度的强化。一方面,遵规守德不是人的天性,需要一定的外在“力量”(法律、规章制度)的强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道德是以提倡、劝戒、建议为特征的价值导向,它赋予了行为主体的自主选择权,即道德主体具有意志自由,人们可依自己的意愿选择遵德或背德,因此,道德依靠的是个体的道德追求、觉悟和自觉性,而光靠个人自身内在的思想觉悟则难于抵制各种利欲诱惑,还需要建立道德的社会保障制度,使道德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类型在社会中得以保护和推行。一是通过道德法律化,将“八荣八耻”的一些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具有某种法律属性或法律效力的法律原则和规范。如诚实信用的道德,不仅要成为经济法、民商法等法规的法律原则和不可动摇的“帝王条款”,而且要建立信用的法律体系。毋庸置疑,建立信用的法律体系,使企业、个人的信用成为社会流通的“通行证”,是促进社会成员诚实守信荣誉感形成的社会基础。二是通过法治的社会治理结构,为“八荣”行为提供生长环境。道德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倚赖于社会对背德恶行的处罚。法律通过禁止性的规范,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损人利己等行为进行严惩,会使人们循规而为,这在客观上会遏制“八耻“行为的发生。政府应加强法律的『必行性、外在强制性和不可践踏性,促使人们具有法律信念、信仰和规则意识,为维护“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2.
所谓道德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对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现象以及对自身的道德行为等进行分析、判断、评价的思维活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正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3.
谈大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工会论坛》2002,8(4):80-80
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离不开素质教育。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 :制度规范是养成教育的初始阶段 ;启发诱导是养成教育的基本环节 ;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终结环节。这三个环节不是孤立的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34.
价值理支配着人的价值选择,人的价值选择决定着人的实践行为,人的实践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对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人自身产生重要影响,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成为道德行为准则,对推动和谐军营、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5.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人们生活的新空间,社会运行越来越多地与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它又把社会及其成员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技术与人文环境之中。在目前我国网络法规尚不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的规范作用尚不能完全发挥的情况下,人的网络行为往往容易出现道德约束真空,导致破坏违背道德伦理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因而,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就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网络道德建设领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大学生是网络最积极的使用者和最热心的参与者,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36.
魏青刚,这边才走下“感动中国”的颁奖台;那边“魂青刚装潢工程有限公司”旋即登场。“感动中国”的人物利用自己的名声创业,一时引起人们的热议:把无偿的道德行为、道德褒奖当成可以期待、收回的社会性投资合适吗?感动效应真的能铺就一条充满无限商机的坦途吗?隐忧之中,人们更多的是理解和期待——  相似文献   
37.
陆传照 《前沿》2002,(10):122-124
政府道德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群体道德行为 ,行为主体的特殊性 ,决定政府道德行为在支配行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本身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政府道德行为在社会道德行为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对社会生活的特殊作用以及我国加入WTO的国际背景 ,都决定我们必须加强行政道德建设 ,重视政府道德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38.
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被西方社会称为“东方智慧”的我国古代儒家,就十分看重高尚人格的主体力量,把“以德修身”看成为官做人最起码的资格。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为政者”一定要“明德”。这里的“德”,指的是完善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尚书·君陈》也有句名言“:明德惟馨。”意思是说,人世间只有高尚的道德行为所开放的花朵才是最芬芳的。“明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国家“明德”才有振兴之机,民族“明德”才能团…  相似文献   
39.
冯川 《唯实》2006,(8):98-101
传统上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被认为是截然冲突的。近年来出现了对经济学的非道德化的批判,但多着眼于道德伦理“应当”对经济行为产生制约或补充。对经济、道德行为的考察,应该将主客观统一起来,才能正确地分析其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道德行为和经济行为都可以既是利己也是利他的。同时,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都同时具有“自律”和“他律”的特点,因此,两者在理论上和实现是可以妥协和统一的。  相似文献   
40.
Law and morality can be considered as two competing groups among varied and sophisticated social phenomena. Both law and morality serve as norms of human behavior and fall in the category of values for maintaining social welfare. The study was based mainly on a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 compiling of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law and moralit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law and morality are closely related yet distin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