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79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98篇
中国共产党   2492篇
中国政治   2182篇
政治理论   472篇
综合类   10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614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754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20世纪末,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实现了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经济增长,到"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的历史转变.这一追求,在邓小平理论中也有着十分鲜明而集中的体现.邓小平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突出了发展的人民性理念,使人民性成为发展观的应有之义.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紧密围绕这一主旨展开.  相似文献   
42.
《思考与运用》2005,(3):i006-i006
近年来,璧山县质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质监局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为璧山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43.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河池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团结和带领河池市各族人民,在2004年经济发展实现“三突破”的基础上,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保持了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实现了“十五”计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一五”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4.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目的就是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着眼于我国的改革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借鉴国外一些执政党在社会整合方面的经验教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民意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45.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虽然马克思继承的是“费尔巴哈派”的人本主义,但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性、主观性和不彻底性,建立了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3月16日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建成并正式开学发去贺信。贺信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展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希望三所干部学院的教职员工,努力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7.
《社会主义论坛》2005,(2):i004-i004
镇康县教育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部门工作乃至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4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进行了艰辛地探索,逐步形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发展观。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49.
《新长征》2007,(2):33-33
湖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在2006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传统发展观是一种经济发展观。同时也是“物本主义”的发展观。这样的发展观总体上表现为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和价值理性的缺失。科学发展观用价值理性抗衡了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防止了发展中出现的“价值迷失”。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它所追求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价值理性上的终极关怀原则。从纵向上看。它是人类发展价值取向上的“价值跃迁”。  相似文献   
50.
《山西政报》2006,(17):F0003-F0003
2005年,神池县委、县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紧紧围绕实现富民强县两大目标,重点推进实施四大战略,努力构建六大支持体系,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