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体味生活     
《党政论坛》2010,(8):23-23
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佚名)。 未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宇,上印刷品的当(钱钟书)。  相似文献   
62.
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本名杨季康,1911年7月17日,生于江苏无锡。如今,老先生已经百岁有余,看上去,并不像一百多岁的人;老人依然才思敏捷,依然著书立说,依然行走轻松,依然身体健朗。有人说:老先生的长寿,与老人家心宽德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3.
读书     
《藏獒》为什么热?杨绛谈钱钟书做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64.
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她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7月与钱钟书结为夫妻后,曾随丈夫留学英国和法国,  相似文献   
65.
2008年冬,《听杨绛谈往事》繁体字版在台湾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台湾学界有意组织座谈,议题之一即为“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并希望杨先生能赴台湾与读者见面。杨绛先生因年事已高没成行.便以此为题写了这篇短文,却未交出。后来杨先生整理旧稿时不意发现此文,遂准备收入正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备出版的《杨绛全集》。  相似文献   
66.
学人之恋     
小权 《人事天地》2008,(11):29-29
1932年春,杨绛从东吴大学到燕京大学准备借读,一天她和同学孙令衔一起到清华大学找人。晚上,孙令衔接杨绛同回燕大,他的表兄陪着一起过来。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孙令衔给两个人介绍了一下,杨绛对钱钟书打了招呼便走了。虽然一句对话都没有,但这次的见面让彼此难忘。  相似文献   
67.
钱钟书的狂     
杨嵩 《人事天地》2007,(3):26-27
艺高人胆大,学富志不群 关于钱钟书在校时期的轶闻趣事,可以车载斗量。例如说他曾立志要“横扫清华图书馆”,即把清华图书馆130多万册藏书从甲字第一号(中文)和A字第一号(外文)开始通览一遍,有的还要作批注;又如他上课从来不记笔记,有时还浏览其他书籍,可是一到考试稍加复习,便可考出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68.
找回自己     
郭庆晨 《奋斗》2002,(5):55-55
杨绛以钱钟书,女儿钱瑗,还有她3个人的名义,把他们的财产还有钱钟书的版税,全部捐献给清华大学,作为“读好书”基金,她在捐献会上的讲话,至为感人。动情之余,也想就“读好书”,说点感想。  相似文献   
69.
“出位之思”在德文里是Anders-streben ,指一种媒体欲超越其本身的表现性能而进入另一种媒体的表现状态的美学。它作为西方的一个美学概念 ,经由中国学者钱钟书和叶维廉先生 ,基于中国传统的美学立场的再诠释得以拓展 ,而使之成为一个兼具中西内蕴的 ,带有普适性的诗学概念。“出位之思”为我国当前的文化诗学建设带来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70.
杨海英 《前沿》2008,(3):181-182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太平广记》中特拈出“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两条“艺事要言”,发人之所未发,于谈艺赏文之道大有裨益。本文分析了“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的内涵,说明了“想像”和“视觉”两个因素在“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审美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论述了“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