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与阶级性,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2.
杨萍 《学理论》2011,(35):264-265
为什么有思想政治教育,它的本质是什么?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所要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明了的问题。从思想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方面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实践性是其本质属性,但思想性是基本属性,阶级性是政治属性。在国家没有消亡之前,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教育实践体现其阶级性。  相似文献   
33.
马克思认同作为法律准绳的宪法权威性需要严格的修改程序作保障,同时宪法具有阶级性.从广义的政体概念看,马克思的宪法思想中包含着"议行合一"的政体观.这是马克思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所体现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34.
万惠琴 《人民论坛》2014,(11):199-201
拉布里奥拉在对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观点批判继承的过程中提出意识形态观点.拉布里奥拉认为意识形态是关于现实的系统的和终结的观念.他以道德为例分析意识形产生的条件性和阶级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这一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观点也具有“反意识形态”的性质.  相似文献   
35.
法律的阶级性是我国法理学界关于法律本质的通说,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观点一再受到其他本质学说的冲击。虽然目前其仍然是我国的通说,但是这种观点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出发,剖析和梳理法律的阶级性理论和反对的观点,法律阶级性属性的内容已经不能适用目前开放的社会,实有调整之必要。  相似文献   
36.
毛泽东一生所关注的是中国人民的自由问题,这种关注的理论体现,就是毛泽东的自由思想。毛泽东自由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斗争性两大特点,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毛泽东自由思想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37.
公安机关的“公共性”是指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必须面向社会公众,公安工作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和公共安全利益,公安机提供的是涉及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的公共安全产品和服务。加强公安机关公共性的研究有助于公安机关克服“自利性”,发挥公益性;克服公安机关片面追求政治镇压职能、忽视社会管理职能的片面倾向;有助于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和有助于确立警察权使用的公共性原则。公安机关的公共性与阶级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徐文泽 《工会论坛》2002,8(2):55-57
从工人阶级先锋队及其党的标准、私营企业主的定性及我们党对私营企业主的政策等方面分析 ,只要我们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 ,是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的 ,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并且通过加强思想建党 ,使广大党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自觉地为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 ,吸收符合党员条件和私营企业主和其他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 ,不但不会影响我们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执政地位 ,而且还会增强我们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从而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39.
张西立 《求实》2002,1(1):13-15
“实践性”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一个根本特性所在 ,但是 ,“实践性”决不是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规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的实质就在于它的“阶级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那种离开“阶级性”来谈“实践性”或离开“实践性”来谈“阶级性” ,有意无意地抬高某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 ,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本质内涵的严重割裂 ,因而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40.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由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促使民族主义思潮勃兴.这就出现了如何使阶级性与民族性相衔接的问题.解决这介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求阶级性和民族性的均衡点、结合点,这种探求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