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72篇
中国共产党   508篇
中国政治   302篇
政治理论   141篇
综合类   1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并强调:“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离开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重大现实意义。各级工会在坚持党的性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推动党的依靠方针落实上负有重要责任。依靠工人阶级与工会组织作用有着内在的联系,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科学体系,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在我国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尤其是如何在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江泽民“七一”讲话高度概括了党80年的奋斗历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新了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是党的理论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通篇体现着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特点。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问题,就是提出党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一论断说明我们党对于如何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执政党要努力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这样一个重要命题,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非主流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阶级分析主要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问题的争论,加尔布雷思的"权力转移论",普瑞尔曼有关信息时代阶级冲突的理论,社会积累结构(SSA)学派的"劳动分割论",自主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构成"理论等。另一些注重对发达国家社会阶级阶层的测定和分析,如罗伯特.普鲁西和厄尔.维宋关于美国形成了新阶级社会的分析,吉尔伯特、赖特、高德索普等有关美国及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调查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5.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基础是其具有先进性的总根源.对阶级基础的不同程度的把握使党的先进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从党的阶级基础的内涵上去论证党的先进性.列宁将这一思想具体化为从阶级构成成分上去论证党的先进性,毛泽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旨在“再造党的阶级基础”的思想建党理论.邓小平认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路径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吸纳进来.江泽民提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建设必须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正>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7.
作为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身份,也具有丰厚的政治学意义。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并参照已有相关研究资源,探讨了农民身份系统在国家与农民两大行动主体的互动性关系中生成、延续、转型的动因、过程和机制,并以农民身份变迁为切入点探究了国家整合乡村社会的方式、能力和限度以及农民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观念的转变。在土改时期阶级划分过程中,农民的身份系统经历了一个颠覆和重构的过程,它是国家意志与农民意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8.
鲁迅杂文的锋利,迄今未有超越者,他的秘诀之一是偏,走极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针尖才易见血。当然,偏必有差,以下一段,鲁迅从苏俄的革命文艺理论生搬硬套来的“阶级论”,可商榷处就不少——  相似文献   
109.
李晓鸣  李婧 《学习月刊》2011,(24):42-43
有钱的面条商高老头,一生痴爱他的两个女儿.到头来反被她们遗弃.“像野狗一样的死去。”这就是巴尔扎克《高老头》中描写的父爱。对此,如何看待?有人从抽象人性论出发.认为这是“人类崇高的感情”.也有人从简单的阶级论出发.认为是作者的“美化、臆造和虚构。”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怎样揭开笼罩在《高老头》中父爱描写上的浓雾呢?  相似文献   
110.
在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认知中,较为典型的见解是具有多元特征的三类西方理论阐释。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结构分析,在基于生产资料占有的经济剥削之外提出了组织剥削和技术剥削,以及影响阶级构成的阶级的矛盾地位问题。以职业为标准的阶级结构分析,将技术等级关系先于阶级的社会关系,这样所划分出来的不是社会阶级,而是职业阶级或职业阶层。基于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分析,集中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多元范畴的解释上,而忽视了所有制关系和生产关系赋予社会成员一定阶级地位和处境所具有的全部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