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5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598篇
中国共产党   196篇
中国政治   375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28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汪洋 《法商研究》2014,(3):142-151
人格保护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罗马法上的"侵辱之诉",通过裁判官法的构建,"侵辱之诉"在构成要件、罚金确定及诉讼程序等方面有其鲜明特点。罗马法通过"侵辱之诉"与"阿奎流斯法之诉"的二元结构,形成区分"人格利益侵害"与"财产损害"的二元框架,以突出"人格保护"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价值及其伦理特质。近代以降,"损害"的内涵从财产损失扩展到人格利益侵害,以财产损害赔偿规则为基础建立了大一统的侵权责任,使得"侵辱之诉"逐渐消亡。当代各国人格保护的发展出现了回归罗马法传统的趋势,强调构建一个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权保护体系。"侵辱之诉"的诸多特征,如公法私法并行交叉的保护模式、罚金的惩戒性质、以是否违反善良风俗为评判标准的司法取向、类型化与一般性条款相结合的兜底保护等,对我国人格权立法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杨子 《公民导刊》2014,(4):46-47
正仇某在监狱服刑期间因突发心脏病不幸死亡。因仇某服刑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未有亲人来看望他,所以监狱特意派人到仇某居住地寻找其生前亲属,但村委会出具了"仇某父母早年双亡,无亲人"的证明材料,监狱据此证明材料将仇某遗体火化。半年过后,仇某的妹妹得知情况,将村委会告上法庭。村委会应否承担赔偿责任?【案情回放】2011年秋,54岁的仇某因一房二卖,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2012年11月初的一个夜晚,患有心脏病的仇某突然病发,尽管狱医全力抢救,他却因病情重身亡。考虑到在仇某服刑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未有亲人来看望他,在处理仇某后事之前,为慎重,监狱特意派狱警前往仇某居住地辽西高台子村村委会寻找其生前亲属。仇某大约于2000年前后带着父母  相似文献   
103.
浅议新国家赔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及实践中发生的许多因行政和刑事侵权而受到伤害却无法得到国家赔偿的案件的不断出现,1994年颁布实施的国家赔偿法已表现出很多不足。2010年4月29日修改的国家赔偿法已于201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弥补了旧法的诸多不足,但仍需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4.
姚云海 《人民公安》2011,(21):50-53
今日回眸这些往事,除了案情本身令人震惊之外,引发凶案产生的原因也具有多方面的警示意义。本文披露的这一尘封多年,震惊陕西、上海、河南、重庆等地的"尸行千里"案件,是在当年中国高层关注、并专门批示限期整治铁路治安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那个年代的特征和铁路治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5.
《廉政瞭望》2018,(6):10-10
一没有上热搜,二没有引起关注,甚至连这位获奖者的名字,连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3月23日凌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巴黎举行,82岁的张弥曼获此殊荣。她的研究成果有多牛?  相似文献   
106.
<正>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产生了海量的新闻信息,实现弥散性、即时性、持续性的新闻传播,这对保障言论自由、公众知情权以及发挥舆论监督等意义重大。但与此同时,一些失实报道常常对被报道者身心和名誉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和财产权益损失。自从1985年《二十年疯女之谜》引发首例新闻侵权案件以来,  相似文献   
107.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李某,男,21岁,某年2月2日因“右下腹疼痛1 d伴恶心呕吐”于某职工医院(二级甲等)住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予急诊手术治疗。2月3日空腹血糖39.8 mmol/L(正常参考值3.9~6.1 mmol/L),考虑酮症酸中毒,转入某人民医院继续治疗,于2月23日出院。李某认为某职工医院诊疗行为存在过错,遂诉至法院。法院委托本鉴定中心就“某职工医院对李某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若存在过错,该过错与李某的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类型”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08.
《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规则》系在保留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体系基础上,主要面对各类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开展的技术服务,其鉴定工作仍受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思维影响,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重点体现为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案件审判以及诉前调解工作服务,其程序和证据审查受到诉讼程序规则的严格要求,具有第三方中立机构为公共法律服务的特点。无论医学会还是司法鉴定机构,均在现行《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背景下开展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两者均对规范医疗损害鉴定活动具有相应的积极作用,也为我国今后建立统一的鉴定体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解中华医学会和司法部颁布的医疗损害鉴定规则的不同特点,提高对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工作规范性的认识,本文从概念和法律地位,鉴定委托,鉴定受理,鉴定程序,鉴定会,医疗过错评价理论,医疗损害后果和因果关系7个方面对《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规则》和《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进行比较,并重点分析被评价主体、证据审查职能、咨询专家角色、过错评价技术标准体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9.
医疗纠纷是全世界关心的共性问题之一,各国、各地区均建立了符合自身国情特点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医疗纠纷鉴定意见作为认定医患双方责任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规范的医疗纠纷鉴定模式,有助于柔性解决纠纷,减少医患矛盾。本文通过比较我国及其他具有代表性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和鉴定模式,探讨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以期为我国医疗纠纷案件的解决和鉴定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0.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即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健康不仅涉及人的体能方面,也涉及人的精神方面。将道德修养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其内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