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郑宏 《法制与社会》2010,(28):291-291
霍布斯是近代西方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政治科学的世俗化与近代化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但其思想的复杂性使得他在生前即遭非议与四面攻击,死后一度也不被推崇。回顾霍布斯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我们会发现,其思想中专制与自由的矛盾是可以理解的。霍布斯主义不是专制主义也不是自由主义,它就是对国家安全和秩序的维护以及对人民的适当保护。  相似文献   
22.
高蒂尔社会契约互惠逻辑的理论前提是契约主义意识形态,"约定的社会"、"独占的人性"、"自然理性"、"效用最大化的合理性观念"构成其社会契约互惠逻辑的论证环节。高蒂尔社会契约互惠逻辑的意义在于对"霍布斯问题"的破解。  相似文献   
23.
《学理论》2017,(12)
自然状态是霍布斯与洛克社会契约订立的基石。霍布斯所持接近敌对状态的自然状态和洛克所认为的有缺陷的自然状态,二者都不约而同地把自然状态的不完美性看作是社会契约订立的必要条件。但社会契约的订立不仅受到除自然状态之外的诸多因素影响,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分析霍布斯与洛克对自然状态的阐述,发现二者对社会契约订立过程中的主体、目的、权利转让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与联系。以集体行动逻辑为视角检视两者社会契约能否订立的可能性,有利于霍布斯与洛克关于社会契约思想的互动,这为理解社会契约理论提供新的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陈晓虹 《人权》2008,(4):29-31
一、自然权利的历史渊源 在14世纪开始兴起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时代中,思维的起点开始转向关怀感性生命。这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人”作为政治与法律概念在近代的复兴,从而宣告了权利政治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5.
人性论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欲望和理性构成了霍布斯探讨人性结构的重要因素,而两者的地位有所不同。欲望等激情相比于理性,是人身上更为自觉且能动的要素,表现出比理性更大的力量。这其中包含了霍布斯对所处历史环境和现实社会的体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26.
<正> 十七、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要求在政治上全面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的新秩序,而且要求在法律领域中彻底废除封建主义的法律制度,用资产阶级法学世界观代替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维护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在革命中以格老秀斯(1583—1645)、霍布斯(1588—1679)、洛克(1632—1704)、孟德斯鸠(1689—1755)、普芬道夫(1632—1694)、卢梭(1712—1778)等代表人物著书立说、宣传自然法,把资产阶级法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他们的法律思想在西方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7.
连芙蓉 《学理论》2011,(21):52-54
霍布斯、卢梭是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颇具特色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对人类合理的生存秩序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他们都是社会契约论的倡导者,但他们的契约思想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他们关于社会契约论的逻辑前提、具体的逻辑演进以及逻辑结论三个方面的论述上,他们的不同政治诉求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8.
董长城  敖翔 《传承》2011,(30):67-69
"利维坦"作为霍布斯式主权国家学说的代名词,在政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利维坦"是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的产物,因此有必要从契约论的视角对"利维坦"加以研究。按照契约论的一般理论结构,将从契约的基础、契约的缔结两方面去考察"利维坦"诞生的必要性、合法性。在经过以契约论为线索的分析与研究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旧时代冲突在"利维坦"上打下的烙印,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并指出研究"利维坦"对于现代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施密特对于霍布斯的利维坦的批判是极其敏锐的,"中立化"的利维坦的断言并无不妥,而公、私对立的情形甚至被霍布斯本人所预见,但这种对立并非绝对的隔绝。中立化的利维坦正产生于中立化的人性,它们之间虽有对抗,但究其实质却是同源同构的。而施密特与霍布斯的分歧则源于二者哲学观与人性论的对立。  相似文献   
30.
自 16世纪以来 ,现实主义思想的发展呈现为两大脉流 ,一脉就是以人性本恶为首要前提的“人性现实主义” ,另一脉则是以国际无政府状态为立论基点的“结构现实主义”。在历史上 ,“结构现实主义”传统的开创者是英国大思想家霍布斯霍布斯以“自然状态论”作为其国际关系哲学的立论基石 ,并由此推导出有关国际关系本质的核心论述 ,即国际无政府状态决定并导致了普遍与绝对的国际冲突。尽管霍布斯仅仅是附带谈及对国际关系的理论看法 ,但霍布斯国际关系哲学的核心要素 (即国际无政府状态及其所导致的国际权势斗争 )对西方现实主义思想的发展却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后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结构现实主义”传统。总的来看 ,近代以来“结构现实主义”思想最为典型的特征 ,在于将国际无政府状态 (尤其是缺乏任何共同规范的无政府状态 )置于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地位 ,而正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结构现实主义”传统特有的思想内涵、价值倾向及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