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385篇
中国政治   429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6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活泼干练,处事果断,和蔼可亲!”这是青海永安国际旅行社的员工和广大游客对贾静妹的称赞。出生于1975年的贾静妹,1997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英语系。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她成了许多单位争抢的对象。然而,当时正值全省大力开展“让青海走向全国,让世界认识青海”的宣传,作为生于青海长于青海的她,下决心要为宣传大美青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2.
刘葳蕤 《人民论坛》2013,(7):170-171
“80后”文学作品主要是对青春的书写,他们对青春的理解与阐释,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形成了强烈的共鸣。文章认为,“80后”文学以青春写作为核心,表达了对个体的重视,描写了新一代青年人的爱情理想,抒发了一种青春叛逆中特有的忧伤情怀。  相似文献   
8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的希望在青年,未来在青年。荆楚大地一直是滋生梦想的沃土,曾催生在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84.
<正>在希望的田野,青春的激情在符科身上燃烧,他坚信自己无悔的选择;他更坚信,在乡亲们灿烂的笑脸里,他的生命之花会更加绚丽。2009年,26岁的符科放弃广东佛山条件优越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从担任武胜县龙女镇郁马坪村村主任助理,到调派代理双柏村村主任,再当选为沙河村党支部书记,4年时间,田间地头、农家院坝成了符科生活轨迹中的重要节点。与很多80后青年不同,符科的青春时光,没有与恋人在  相似文献   
85.
时光飞逝,转眼我到太原市委统战部工作已近两年了。在部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在学习中提升,在工作中感悟,在实践中进取,逐渐进入并完成了从青年学生到统战干部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86.
1988年我调人民进江苏省南通市委会工作,至今已整整22个年头。回眸22年成长的历程,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春风化雨,滋润了我的心田,让我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7.
陈国泰 《当代广西》2014,(8):M0002-M0002
正与传统村官相比,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宽、思维开放,更能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把群众的关切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现路径,聚集发展的正能量。《当代广西》第7期专题《让青春无悔》,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年轻大学生村官在乡村雨露的滋养下,正从稚嫩青涩走向干练成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元素。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历练人生的大课堂。在带着泥土芬芳的土地上,大学生能感受到最原生态的呈现,听到基  相似文献   
88.
5月,正是天津西站西纵联络线立交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阶段,记者来到西纵联络线立交第二标段项目部,见到了项目负责人、天佳市政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刘伯军。也许是久经风吹日晒的缘由,刘伯军略显黝黑,但笑容却格外灿烂。他指着不远处来往如梭的工程车说:“你这是白天来。  相似文献   
89.
在当代的青少年电影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暴力犯罪的主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特别关注,通过分析青少年暴力发生的原因,对其暴力行为的动机做了心理的、家庭的、社会的、时代的剖析,并进而指出青少年电影中这种另类题材的深层意义。本文通过对影片《四百下》和《无因的反叛》的深刻分析,探讨了现行社会下青少年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与质疑。  相似文献   
90.
胡静 《学习月刊》2014,(9):31-32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奋笔一篇《少年中国说》,慷慨以陈,将人之青春与国家民族之强盛相比附,明确指出旧中国之衰败屈辱将一去不复返,而“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