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56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天津人大》2011,(12):34-35
近年来,蓟县人民法院积极尝试司法转型,使法院职能从"纠纷的解决者"向"既是纠纷解决者,又是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引导者、监督者"转变。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市高级人民法院以及县委、县人大常委会的认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网络一是建立便民诉讼服务站。2006年6月,本院结合辖区实  相似文献   
102.
何谓公司僵局?根据《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公司僵局(Corporation Deadlock)是指在由于一个或者多个股东或董事不同意公司某项重大决策而造成公司运作停滞的僵持状态。国内有学者这样给公司僵局下定义:公司僵局,指的是因股东间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导致公司的有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3.
人类的冲突和纠纷从来就没停息过,诉讼不是唯一的纠纷解决方式,人们认为采用ADR比诉至法院更具有灵活性,更能契合当事人的需要,与诉至法院相比,ADR更便宜、更便捷。美国是现代ADR的发源地,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对ADR的关注比美国稍晚一点,美国和欧盟的ADR各具特色。欧盟注重内部跨国家的ADR合作的建设,美国则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鼓励使用ADR。非诉讼机制具有长远和即时两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陈浩 《理论研究》2013,(2):61-65,80
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意在民事诉讼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间构建起高效的转化机制和协作机能,能够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与其他解纷主体的区别优势,以真正实现公力救济与私权自治的全面协作,可谓民事纠纷多元化、集合式解决的不二之选。实践中,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在高效分流案件、彻底消弭纠纷方面已经取得了单一解纷途径所无法企及的社会效果。目前,《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刚刚完成,以此为契机,充分响应司法实践需求、科学总结法学研究成果、创新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提升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立法品格必将有效助力我国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5.
作为具有"东方经验"美誉的调解制度,在当下存在"迷航"的倾向,究其原因在于偏离调解的本义。而归正调解的航向,需要合乎三个基本维度,即合乎法律之维、合乎契约之维、合乎人性之维。破除调解当前迷思的固本之策在于调审分离,使调解回归调解本义——建立非诉讼化的调解制度,同时使审判回归审判本色,发挥调解、审判各自其本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6.
杨鹏 《法制与社会》2013,(34):115-116
诉讼与非诉讼是解决纠纷的两种手段,诉讼最终最后的手段,非诉讼是优先适用的手段,在这两种手段解决纠纷的方法、成本上非诉讼的代价最小,更利于矛盾的化解,两者有效的衔接的载体是目前我国正在日益重视的——社区矫正.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有效衔接,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我国社区矫正的实践进行全面检视,以期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07.
周琰 《中国司法》2013,(2):36-39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法律制度,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誉为"东方一枝花",是曾经的"东方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民调解制度也经历了勃兴、发展壮大、日益势微再到改革创新的历史过程。一、  相似文献   
108.
调解与仲裁是最为基本的两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调解在仲裁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近几年仲裁机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趋势。正因为调解制度在仲裁机制中积极发挥作用,让各仲裁委员会压力大减。但是,调解在仲裁机制如何定位、如何融入仲裁机制、如何取长补短,现有的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鉴于此,笔者希冀通过本文能为仲裁调解的具体模式选择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09.
资讯&数据     
《中国法律》2010,(5):50-52,106-108
日前,最高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了《人民调解法》,使这项具有中国特色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步人法制化轨道。法律共6章35条,在总结中国民间调解经验的基础上,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原则,调解组织形式和调解员选任,调解的程序、效力等问题作出规定。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如何发挥民间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引起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10.
嘉川 《律师世界》2001,(3):30-31
受当事人委托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是律师重要的非诉讼业务之一。在近年来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房地产抵押登记的有关规章、房地产抵押登记部门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对房地产抵押登记的法律性质认识和把握上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不利于房地产抵押登记法律制度宗旨的正确实现和充分贯彻。现冒味提出,就教于同仁。 关于抵押合同与主合同   房地产抵押登记部门有责任对抵押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有关文件材料进行审核,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于是否应审核抵押合同和主合同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