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章玉丽 《世纪桥》2007,(11):41-42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它虽然已过去很多年,但仍有许多问题还需探讨。皖南新四军转移的行军路线选择是不明智的;战斗中的星潭撤退是错误的;石井坑突围的时机过迟。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诞辰110周年。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回顾项英革命的战斗的一生、缅怀他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时,深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是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博古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后犯过许多错误,但在留项英、陈毅在中央苏区领导坚持斗争这件事上,算是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在瑟瑟秋风之中,迈着沉重的步履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了漫漫战略转移的征程。  相似文献   
14.
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到皖南事变,陈毅和项英并肩战斗了6年之久。在这6年中,他们和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斗,和无耻狠毒的叛徒斗,和“左”右倾错误思想斗争,和饥饿、严寒斗……在这些严重残酷的传奇式斗争中,陈毅和项英结下了深厚特殊的友谊。主力长征,陈、项开始争论1934年10月13日,新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项英,送走最后撤离中央苏区参加长征的博古、李德、周恩来等中央党政军负责人之后,从梅坑回到瑞金,连家也未进,就去医院看望江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办…  相似文献   
15.
晓农 《党史文苑》2004,(5):8-11
项英曾经在党内有着非凡的地位——历任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中共东南局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等要职。20年来,项英为革命殚精竭虑,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在他43岁被叛徒杀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他的政治评价持保留态度。党的“七大”期间,在通过《关于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议》时,毛泽东对项英说了一段这样的话: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咸酸甜  相似文献   
16.
隐蔽养伤皖南事变时,马长炎任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二营副营长。1941年1月12日下午,在东流山激战中,二营营长陈仁洪左胸负伤,棉衣被鲜血染红。马长炎立即接过指挥权,继续指挥战斗,不幸左肩胛骨被打穿,也负了重伤。黄昏时,  相似文献   
17.
长岭会议,项英、陈毅着手解决红军游击队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确定了在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方园 《传承》2009,(1):18-20
我若走,到上海,穿起西装,很舒服。到西北,找党组织关系也很容易。但是,我是坚决不走的,就是剩下我一个人,我还是要干下去,因为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项英在近四年的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任职期内,为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撰文进行廉政建设的宣传,而且以身作则,与广大干部群众同甘共苦,更是亲自部署中央苏区的反腐败斗争,对重大贪污分子进行严办,这充分显示了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反腐决心。他不愧为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军的历史上,新四军之谜甚多,在其组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在编制从属问题上与国民党存在分歧;另一方面,由于项英的“左”倾关门主义,造成新四军内部有不团结的因素,其中项英与陈毅就有两次分歧。 第一次分岐: 陈毅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军部实行先斩后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