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3个月前,陈毅为平型关大捷所赋七绝一首正是这一时期抗日情形的写照:  相似文献   
22.
晓农 《党史纵横》2004,(3):22-23
~~项英不主张长征带走毛泽东吗?@晓农  相似文献   
23.
项英的一生虽然毁誉不一,但很富传奇色彩。他多少次遇险又脱险,而最后竞死于他所信任的部下之手,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项英一生最危险的时候,是在红军主力北上以后,他和陈毅留在南方打游击的三年。 油山地处赣粤交界处。到达油山后,项英化名老周,陈毅化名老刘。两个人性格不同,陈毅好动,而项英好静,不爱说话,除了在棚子周围散散步之外,就是看书报,想问题,谁来了和谁谈话。两人都有  相似文献   
24.
名将项英     
吕春 《广东党史》2007,(3):37-39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对于项英,记忆较深的职务可能就是新四军副军长,印象较深的事就是皖南事变。项英(1898—1941),原名项德隆,湖北武昌人。1922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出席中共"二大"。1923年2月任京汉铁路罢工委员会总干事,是"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  相似文献   
25.
孟红  林琦 《党史纵横》2012,(1):40-42
1934年秋是决定干部长征去留的关键时候。项英、陈毅等人确因工作需要和患病、负伤等原因,被决定留在苏区。  相似文献   
2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最初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实践。项英在致力于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权建设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1)必须加强地方苏维埃政权的建设;(2)要坚持和巩固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3)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切实执行政府法规;(4)政府工作人员应艰苦奋斗,廉洁奉公。项英这些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红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前夕,项英、陈毅分别被委以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之职,留在南方领导游击战争。他们由此经历了一生中最艰苦的三年时日。三年里,他们无时无刻不是在敌人的"围剿"中度过的。接连的军事失利和敌人在老百姓中施行恶毒的"保甲连坐"法,使他们的生存和活动空间急剧萎缩。为了保存自己,只能"整年整月  相似文献   
28.
薛修同志: 我病了,预备去养病,省总以后可找许白吴、项英、向忠发诸同志接洽。又,“四三”惨案烈士现尚暴尸济生马路操坪,望工人部会同各团体出资即日安葬,永留纪念,  相似文献   
29.
《传承》2006,(4):19-19
1931年反第二次“围剿”的前夜,临时中央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等中央代表团到中央苏区.此前,毛泽东和项英围绕反“围剿”打不打的问题展开争论,项英主张不打,因为敌人有20万,装备精良,红军只有3万多一点.  相似文献   
30.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08,(10):52-53
1935年春,新四军军长陈毅和政委项英率部从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突围出来,几经辗转,终于到达赣粤边境,与先期到达的特委书记李乐天、副书记杨尚奎会合。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里,陈毅历尽艰险,留下了许许多多广为传诵的动人轶事,“身藏绝密布口袋”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