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34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各国政治   325篇
工人农民   738篇
世界政治   14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9篇
法律   6101篇
中国共产党   17772篇
中国政治   17029篇
政治理论   5714篇
综合类   9065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792篇
  2021年   857篇
  2020年   873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765篇
  2015年   1462篇
  2014年   4317篇
  2013年   3830篇
  2012年   4780篇
  2011年   5099篇
  2010年   4565篇
  2009年   4773篇
  2008年   5031篇
  2007年   3454篇
  2006年   3390篇
  2005年   2591篇
  2004年   2169篇
  2003年   1925篇
  2002年   2215篇
  2001年   1870篇
  2000年   1569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典型莫走形     
善于抓典型,以点带面,这是一种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成功的领导者往往是发现、培养、运用典型的行家里手。真实的典型都能在工作中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对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绝大多数领导者都舍得花时间、精力、财力培植典型。但是,我们也发现,这几年一些地方由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问题,在抓典型中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33.
34.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5页)毛泽东一生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创者和最杰出的代表。他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的艰辛探索,他创造和积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今天对我们仍然很有教益。  相似文献   
35.
在民主社会当中,责任政府是各国政府建设的目标模式,它的产生和存在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37.
斯大林苏维埃理论的局限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认为,苏维埃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组织形式,但不是惟一的组织形式。在整个“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苏维埃与工会、合作社、共青团等组织一样,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引带”与“杠杆”。基于对苏维埃的这一基本认识,斯大林解决党与苏维埃矛盾的基本路径出现了不少偏差。  相似文献   
38.
邓小平教育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邓小平关于教育战略地位的论述 (一)必须把教育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地位,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文革刚一结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从科学和教育着  相似文献   
39.
马启龙 《工友》2006,(10):25-26
新形势下,武钢工会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形成了“四个每一天”国企工会工作新模式。即:“让职工立足岗位干好每一天,关爱职工每一天,让职工快乐每一天,创新工会工作每一天”。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推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干好每一天”在职工权益与企业发展这一对矛盾中,发展始终是主要矛盾。发动职工“立足岗位干好每一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质上是工会维权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40.
随着诉讼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证据立法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证据法学也成为诉讼法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一时之间,关于证据法学的理论专著及相关教材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学术观点各擅胜场。在诸多争议焦点中有两个问题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诉讼证明的理论基础,一个是证明责任的概念范畴。笔者不揣浅陋,对这两个问题略抒己见,以就教于师长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