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1412篇
中国政治   1388篇
政治理论   939篇
综合类   68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马克思幸福观是以"现实的人"的需求、人的"自由自觉"实践、个人与共同体的融合发展作为观察维度,崇尚的是物质与精神、历史与现实、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马克思眼中的"幸福"不仅是"现实存在"的个性表达,而且是实践主体本质力量不断继承、积淀与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把对"至善"的价值思考转换为追求人的个性、类特性以及社会特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真实诉求,从而使人们构建的民生幸福图景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942.
岳海峰 《前沿》2014,(9):24-25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纯洁性论述涉及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多个方面。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是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纯洁性论述是确保党的理论纯洁与党性纯洁的思想之灯。  相似文献   
943.
仝尧 《淮海论坛》2014,(1):36-38
市民社会概念有悠长的演变过程,第一个将市民社会与国家概念做出学理区分的是黑格尔,他沿用了市民社会一词并赋予它新的含义。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虽然它的形成比国家晚。”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的概念在批判的基础上完善了该理论。关于何为市民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它包括该阶段上的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  相似文献   
944.
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探讨人的价值问题,但人的价值的实现问题确是马克思的学说中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与以往的哲学不同,马克思不是孤立地、抽象的讲人的价值,也不是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和阶级来讲人的价值。马克思始终强调人的价值的现实性,主张从现实的、感性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的价值的实现问题。“现实的个人”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逻辑基石;“自由”是人的价值实现的理想目标;“感性实践”是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方式。  相似文献   
945.
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是因为人类确证自身的普遍性和自由性。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涵盖了自然、精神、社会等空间维度。其中,自然是最基本的视阈,是精神的无机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根据。自然本质地体现人类的自由意识活动,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与和谐共处。探讨类本质的自然维度,为充分认可自然界的外部优先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地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6.
宗教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心理和人本的根源,费尔巴哈的杰出贡献就在于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秘密,从而将高高在上的上帝重新拉回到粗糙的尘世。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基本思想,但对其作了根本性的超越;我们应该辩证理解马克思的宗教观,为人们合理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信仰打开通途。  相似文献   
947.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期,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的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948.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所处时代英法德俄等国农村状况的观察与分析,对农业社会主义变革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后,首先应从改变土地私有制着手,逐步实现土地的公有化,而改造小农的最佳形式是组织合作社。  相似文献   
949.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必定灭亡,共产主义必定实现,并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充分认识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