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1412篇
中国政治   1388篇
政治理论   939篇
综合类   68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马克思生命观包括认知人的生命本质、拓展人的价值实现、呵护人的尊严需要三个方面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以初心践行使命,力证生命之真;中国青年以担当诠释责任,演绎生命之美;中国人民群众以行动展示团结,彰显生命之善,他们用实际付出深刻践行马克思生命观的原则理念。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亦要坚持马克思生命观不动摇,用仁爱构筑生命共同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追求,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72.
马克思和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都提出了有关“虚幻的共同体”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他们的哲学体系建构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共性上来说,二者都认识到了共同体的“虚幻性”以及利益与共同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差异上来说,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超越了边沁的共同体思想,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超越了边沁的功利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是用现实的人取代了抽象的人;二是用人的全面发展代替了边沁单一的功利计算;三是用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了边沁的“虚构的共同体”——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相似文献   
973.
国家消亡、人类解放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的宗旨和理想信念。马克思所追求的这一理想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并且在其国家理论形成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留下的思想材料并结合社会现实的研究加以诠释和发展;二是他在中学德语作文中所表达的理想终生未曾放弃,其国家理论形成时期的文本比较集中地表达了这一理想信念;三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形成过程呈现出受理想信念影响的痕迹并服务于其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974.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巨变。社会工程作为"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高度契合,社会工程蕴含的世界历史性、人的主体性、科学技术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根基相通、价值相融、方法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项人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复杂和系统的社会工程,开阔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新视野,激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运用社会工程思维和理念加以优化发展,以设计思维谋划顶层设计,以价值思维把握发展方向,以创新思维增添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975.
976.
对唯物史观的最一般最本质特征的表达,通常理解为马克思于1859年1月所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把这篇序言作为关键节点,从社会的结构和历史的分期两个方面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深入剖析,就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977.
978.
马克思群众观厘清了唯心主义在群众问题上的偏见,实现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群众观的生成是一个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创生过程,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赋予群众观新的内涵,并指出了过去唯心主义针对"群众"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错误。揭示马克思群众观的生成逻辑,不仅可以深入理解马克思群众观的逻辑性、整体性,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可以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79.
由于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不断改写和重写,也由于文学边界的不断扩展和越界,加之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的理论基础、研究旨趣、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不同,对马克思经典著作及文艺思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选读、误读、臆解甚至背叛,导致西方文学理论界百年来关于文学和意识形态关系的论争复杂诡谲,在西方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谱系中对此也形成了相去甚远的种种看法。本文对相关不同观点的论争及演变历史轨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