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72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2010年11月12日,"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论的原创问题"高层论坛暨中华美学学会20 10年年会在杭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与会代表有六十多人,集中了包括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厦门大学杨春时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夏中义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吴炫教授等在内的一大批中国美学与文艺理论界的精英。  相似文献   
162.
谈到正义理论,就不能不提到约翰·罗尔斯(JohnRawls)的正义学说.然而,罗尔斯的理论毕竟是基于西方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和文化传统得出的,它与中国社会的实际难免存在着某种距离.  相似文献   
163.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修养》),被称为"培养合格的成熟的共产党员的教科书",哺育了不止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江泽民在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这部著作,指出:它"在党的建设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4.
霞飞 《党史博采》2008,(1):29-36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曾"涌现"出名噪一时的红卫兵"五大领袖",他们就是聂元梓、蒯大富、谭厚兰、王大宾、韩爱晶。这五个人,出身好,热心政治,有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在造反刚刚开始时,颇能呼风唤雨,也曾受到过肯定。但曾几何时,他们都因为在"文革"中犯有严重罪行而"落马",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今天,我们从他们的人生浮沉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5.
邓心强 《前沿》2008,(8):F0003-F0003
2007年金秋,李建中教授主持的同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一《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终于问世,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创新价值和理论探索意义的选题,前前后后做了十年.真正是十年磨一剑,辛苦不寻常著作问世后我一睹为快,文字的芬芳沁人心脾.思想的魅力益人心智。  相似文献   
166.
王泽庆 《前沿》2008,(11):F0003-F0003
在众多的中外文论名著导读作品中,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南京大学文学院胡有清教授主编的《文艺学撷英》显得与众不同,无论是从选文上看,还是从导读内容上看,还是从编者的阵容等方面来看,目前国内像这样的文论读本还很少见到,它的实用性和学术性,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无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一般的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外文论的基本概况和名家名作也是一种便捷的入门书。  相似文献   
167.
中华古代文论的研究面临着新的问题,而方法论问题是我们的研究求得突破的一个关键.研究古文论的目的,一方面是尽量还原真义,为此,必须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将理论放回到原有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予以把握;另一方面是要在还原真义的基础上焕发新义,研究古文论的现代价值与意义,为此,必须对理论进行必要的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168.
高度重视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接受问题,是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党对马列课教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坚强领导,是学生接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根本保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三进"工作,是解决"接受"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9.
"文学主体性论争"集聚了中国当代文论变革的核心理论问题,对当代文论多元态势的启动和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囿于时代精神资源和文化语境的限制,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些值得反省的局限.如果将此论争看成一个充满对话与矛盾的社会文本来解读,会发现论争各方的观点和相互作用基本呈现了新时期文论发展的内在张力和线索.  相似文献   
170.
依经立义:作为中国文论研究方法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与文论的意义生成方式,"依经立义"是随着汉代经学的产生与兴盛而出现的,并与两千余年的经学发展相始终.要让"依经立义"这一意义生成方式发挥现代方法论作用,我们应该立足于当代,并从纵、横两个方面去寻求发展动力.所谓纵向寻求.就是内求中国传统经典,变"中国古代文论"为"中国文论",既关注"说什么",也重视"怎么说".合理阐释中国文论的当代意义.而横向寻求,则是外求他国经典理论,通过对他国文化、文论经典的借鉴、印证以及两者之间的比较对话来达到互识、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