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残雪的文学批评似乎有意放弃了惯常文学理论的言说模式和学理分析,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致力于作者与批评家之间心灵的对话,以隐喻的形式表达对作品整体的直觉体验,理性的议论之间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丰沛的激情,呈现出鲜明的诗性特征。残雪的文学批评汲取了西方文论的艺术营养,更有与中国文学批评传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2.
何燕 《世纪桥》2008,(7):124-125
语文教学,既有工具性作用,也有人文性特点,两者都需要重视。在教学工作中,要超越两者的分割,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学习型放到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创新。"党员干部要探究学习马列经典原著,打牢理论基础;要回顾总结国史党史西方史,摸清发展规律;要强化群众路线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5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构建高职院校党内和谐机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构建高职院校党内和谐机制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以及构建高职院校党内和谐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延安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比较正规的研读马列主义的学校","求得理论与实际的一致"既是延安马列学院的建院宗旨,也是延安马列学院教习的中心目标,成为其一以贯之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审视这所学校,就会发现其教学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风诸方面直接体现这一原则.总结其经验,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中国古代文论中.围绕“才”和“法”两个范畴产生了一系列讨论.文学创作主体之才和创作法度之间.孰轻孰重.文论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严羽《沧浪诗话》体大思精,其《诗辩》、《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五部分构成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宋代最负盛名的诗学著作.严羽一方面针对南宋诗学重格法趋势.特别是在江西诗派“以文为诗”、  相似文献   
57.
褚燕 《理论月刊》2005,(6):141-142
在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传统中,<文心雕龙>和<原诗>表现的理论系统性和理性精神可谓特立独出.它们体现出来的"异",以及"变异"的内在原因是值得深入探求的问题,从其理性精神的源头和"以论论文"的角度或许可以寻找出这两部文论专著产生"变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8.
《源氏物语》与《蜻蛉日记》两部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密切,《源氏物语》是《蜻蛉日记》的继承、扬弃与超越。本论从两位女性作家的执笔动机、文论观念、女性意识3个方面推考两部著作的内在联系。两部作品中的若干相同与相似重申了被男性主流文学掠过边缘经典女流文学的价值,正是这一边缘经典文学更为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现状、女性思想、男女的情感生活,两位女性作家的叙事才情更是勿容忽视。  相似文献   
59.
"诗性"与"理性"足可以分别代表东西方文学理论批评的本体精神。在当今"文化失语"与"话语重建"的背景下,张胜冰教授新著《诗性与理性》致力于中西文论的本体精神探求,尝试在对话中重释传统,走一条中西诗学在当代的文化整合、融通互补的新路。对话包括"对古典诗学遗产的再阐释"和"理论心态的调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0.
阎红 《党史博采》2007,(6):52-52
<正>1940年,在延安马列学院迎新年联欢会上,平时默默无闻、不被人注意的伙夫张金奎在众人面前表演了一套小戏法《三仙归洞》,最后又在场内连翻二十多个“归宗小翻”,动作干净、漂亮。同志们被他精彩的表演惊呆了,联欢会后,战友们把张金奎围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迫切想了解这个“隐藏”在身边的能人。原来,张金奎入伍之前是吴桥的杂技艺人,他先后到过俄国、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和中国台湾等地卖艺谋生。他在台湾时就听说江西省有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1938年他毅然弃艺参加抗日。1940年8月,张金奎来到延安,感到自己没有文化,便主动要求做饭,成为马列学院的一名伙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