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法国警察在社会矛盾的旋涡中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警察不断遭到犯罪分子袭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要求政府重视维护警察的权利。政府开始讨论面对严重的暴力袭击时,警察是否可以真刀真枪地反击。  相似文献   
122.
杨起 《党员文摘》2006,(1):34-35
从去年10月27日起,从巴黎市郊蔓延至法国全境的骚乱一直持续了3周。焚烧、抢掠、暴力对抗……一系列令人惊愕的事件在这个浪漫的欧洲大国上演着。法国最近发生的城郊骚乱,起因是多方面的——经济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心理的,等等。但是,看法国的城郊之乱,有两个切入点也就够了,那就是:歧视与断裂。歧视即种族歧视,断裂即城市断裂。  相似文献   
123.
法国巴黎郊区“10·27”骚乱事件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巴黎郊区“10·27”骚乱事件,对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整个世界都带 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思考发生这场骚乱的深层次原因,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处置 骚乱事件等方面提出了警方值得吸取的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4.
记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在西藏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应该说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是拥护的、欢迎的。这些政策是大得民心的。那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拉萨还会发生多次骚乱闹事?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有  相似文献   
125.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中国政府将在科威特、伊拉克的7000多名海外人员转移至约旦,然后使用包机撤回。1997年,阿尔巴尼亚发生严重骚乱,在希腊海军帮助下,几百名中国员工迅速撤出,平安抵达希腊科孚岛。  相似文献   
126.
归根到底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所酿成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又对当代资本主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遍及于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它引发的一波又一波社会震荡大体上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由危机造成的高失业率、经济衰退、政府紧缩财政措施所引发的罢工、抗议和骚乱;二是危机造成的经济低迷、失业率攀升,使西方极右势力得以把其反多元文化、反外来移民的情绪推向极端;三是危机造成的这种经济低迷、失业率攀升,又在西方国家的外来移民聚居区中埋下了街头骚乱的根子;四是危机激起了标志平民主义抗议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五是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所作所为激起的独狼式恐怖袭击事件。这些震荡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弊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集中暴露的必然结果,因而即使在危机后幸存下来时它还将在一波又一波社会震荡中运行。  相似文献   
127.
从“英国骚乱”看新媒体的自由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威 《当代世界》2011,(9):38-40
英国骚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已渐渐止息,但关于骚乱诱因的反思却一直在延续。其间,社交网站和黑莓手机的推波助澜,不仅令卡梅伦政府得出了“信息自由流通可以用来做好事,但同样可以用来干坏事”的定性结论,也促使人们再次审视社交媒体的正负面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8.
2013年6月15日晚,土耳其政府动用了2000多名防暴警察对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塔克西姆广场进行清场,采用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枪驱散数千示威者。从2013年5月底开始,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塔克西姆广场成为土耳其政治的中心。政府一项对这个古老广场周边公园的拆迁和改造工程,遭遇了愤怒的群众的  相似文献   
129.
施米特的政治法学将对主权者的辨识置于关键地位,但创造处境、保护处境、解释根本问题和判决重要争端的主体不尽一致,给主权者的辨识带来了重要的理论困难。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追溯揭示出施米特学说中存在的重要断裂:四种主体的分化归根结底是处境创造者和保护者的矛盾,二者处于统一体中却可能发生冲突。施米特通过骚乱学来处理这一矛盾,将希望寄托于处境的守护者。在当代社会,政治精英集团的复合型人格可能充当这个守护者的角色,但其动态复合结构比施米特学说中预设的单一位格对政治法学提出了更深刻的理论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