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有钱能使推磨,已经落伍;有钱能使磨推,正在时髦。 前一阵子,某乳品企业“爆”出“新闻”,又把人们吓了个胆战心惊。一时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后来,终于真相“小白”,原来是该企业遭遇了竞争对手的“恶搞”。  相似文献   
42.
伍丽丽 《青少年与法》2009,(6):34-35,41
7月29日,重庆市永川区44岁的曾芙蓉惊慌失措地来到派出所报案称:“不得了了,我家闹了,吓死人啊!麻烦你们去看看。我怕……怕哪天会要了我们一家人的命啊……”曾芙蓉浑身战抖,脸色苍白,她说,两小时前.她家厨房里突然砸下几块砖头;  相似文献   
43.
一个多世纪以前,马氏黎族的祖先从祖国大陆迁徙到海南岛古崖州,又几经迁徙,最后在陵水县竹葵村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创造了自己的信仰文化.祭祀与祖先崇拜在他们的信仰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祭祀和对祖先的崇拜,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在丧葬、生产、节日、婚姻和取名等方面.笔者还链接祖先灵魂的善恶问题与研究者商榷.  相似文献   
44.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3,(5X):46-47
<正>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又是单纯无知的。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什么都是新鲜的。孩子们对人、对事、对环境都充满好奇,毫无戒心与防备。所以,危险像影子一样紧跟着他们。迷路走失、交通事故、校园暴力、拐骗勒索、高楼坠落、性骚扰……重重危机围绕在孩子们周围。当孩子们面临危险的时候,能否大声喊"救命",能否主动寻找解困的途径,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尤其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和复杂的社会场景中,如果孩子们能掌握更全面的安全与自救知识,那么,他们在成长中就较容易增强保护自己的本  相似文献   
45.
《斩传》是明末小说《西游补》的影响下,在清初出现的一部集魔幻、讽刺、荒诞、写实于一身的小说,它是神魔小说创作的一种新形式。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小说,长期以来并未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试从《斩传》作者的考证、版本和刊行、文本的纵横比较研究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使《斩传》得到更好的研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张泽洪 《思想战线》2012,38(1):115-119
主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司的称号,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神崇拜的产物。主制度在西南乌蛮系统部落普遍推行,是原始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结果。历史上原始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大小主与唐宋王朝的朝贡关系,有助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的维护。  相似文献   
47.
东亚中、韩、目三国的部分志怪传奇小说,反映出各自国家的女性问题和女性文化。它们都受到儒家伦理思想和礼教制度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方式不尽相同。另外,志怪传奇文学本身的幻想性、自由性等特征,在三国志怪传奇小说中的表现亦存在差异。本文分析比较日本的《吉备津之釜》、韩国的《李生窥墙传》与中国的《剪灯新话》中相应的“女婚恋”作品,指出东亚三国志怪传奇小说在审美情趣、审美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由此揭示三个民族各自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48.
张立文 《湖湘论坛》2010,23(2):59-68
墨子择务而从事,因地而制宜,提出救治之道。墨学的意蕴是以天志明、尊道利民为本根,以兼爱交利为圣王之道,以尚贤尚同为政本之道,以节用节葬为强国之方,以非乐非命非攻为治民之法。在"百家争鸣"中凸显了衡量言论真假、是非标准问题的重要性。其标准是上本之古圣王之事,中观国家人民之利,下察百姓耳目之实。事指过去圣王的行为活动所直接实现的历史事实,其宗旨是兴天下之利和除天下之害。利是指国家、人民的实际利益及实际功效。实就是人们通过耳目感官所获得的直接经验的实际。墨学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9.
景向辉 《前线》2022,(4):17-20
“不信邪、不怕”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中独具特色的重要表述,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内涵,是新时代党领导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战略高度,对“不信邪、不怕”的斗争精神进行了系统阐述。发扬“不信邪、不怕”的斗争精神就要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高创新理论的能力和水平,科学预判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原则、加强谋划、把握火候、务求实效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不怕”的论述,并指导编辑出版了《不怕的故事》一书。在毛泽东看来,世界上存在很多“类似的东西”,但越怕“”越有“”,不怕“”就没有“”。要想打倒“”,必须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毛泽东“不怕”的论述,对于鼓舞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勇敢斗争、克服困难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历史影响,并传播到海外,使世界人民“得到一次教育”。重温毛泽东关于“不怕”的论述,对于激励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