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145篇
中国共产党   518篇
中国政治   457篇
政治理论   95篇
综合类   8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方朔 《各界》2011,(9):80-83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真实的毛泽东究竟怎样?很多被迷惑过的人都想知道。  相似文献   
72.
王璐 《检察风云》2014,(18):84-85
2014年5月29日,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了黎烈文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黎烈文纪念展”也在鲁迅纪念馆同步展出,展览以照片、书籍以及其他大量的文献和实物展现了黎烈文的一生。 黎烈文1904年5月18日(农历四月初四)出生在湖南湘潭,今年是他的110周年冥诞。黎烈文广为中国大陆读者所知,主要由于他在“自由谈”主持笔政期间跟鲁迅关系密切。黎烈文与鲁迅相识相交是在1933年至1936年。据《鲁迅日记》统计,在这三年中,他跟鲁迅的交往多达200余次,黎烈文致鲁迅信73封,鲁迅致黎烈文信80封(现存32封)。黎烈文主编《申报·自由谈》时,鲁迅共投稿135篇,平均每月7篇。可以说,鲁迅的杂文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就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相似文献   
73.
周衍学  北风 《侨园》2012,(11):36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值得我们高兴和骄傲.中国作协发来的贺词赞道:"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对自己获奖,莫言并没有"忘乎所以",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突然"到来的惊喜.  相似文献   
74.
《北京观察》2011,(11):65-F0003
简介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利用政协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策划出版了《读辛亥前后的徐世昌日记》一书。  相似文献   
75.
有一次,鲁迅和一位朋友在上海的街头散步,他们的身后总跟着一个探头深脑的家伙,从穿着打扮上来看,像个官商富豪家的子弟,但他的行动可疑、鬼鬼祟祟。  相似文献   
76.
唐琴  李清华 《学习月刊》2014,(22):94-94
日记里记满民情冷暖、网格员跑出居民诉求……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硚北社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社区网格服务平台的作用,从"微"处着眼,从"新"字入手,打造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民情日记》"微台账"。  相似文献   
77.
王春瑜 《同舟共进》2014,(10):85-86
时间是什么?古今有各种解释。笔者上中学时,读鲁迅杂文,得知老人家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读罢不禁悚然而惧。时间浪费不得,更不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吾已垂垂老矣,至今一不打扑克,二不懂麻将,出版过不少书,却从未麻烦别人作序,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78.
陆茹 《党史文苑》2011,(21):44-46
在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十分重视国统区文艺战线上的斗争。为了组建一个在党领导下的爱国作家团体,使作家们团结起来,以文艺这个武器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征得鲁迅同意后,1929年中国共产党文艺委员会决定,以鲁迅为领袖,以左翼作家和围绕在鲁迅周围的青年作家为核心,组建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鲁迅和周扬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左联"的创建人,鲁迅为"左联"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那时,  相似文献   
79.
师铭 《政府法制》2011,(30):52-52
鲁迅到底为何对自己的家乡有成见?如果你认真查阅鲁迅的工作履历,你会发现鲁迅一生中换过六次工作,其中在浙江有过三次失业的经历,特别是在杭州的第一次失业,使鲁迅一生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80.
正在中国人心目中,日本老人东史郎的形象,定格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灰色巨型石碑前、"遇难者300000"黑色大字下,这位黑衣老人双手合十,长跪不起。白发随风舞动,轻拂微闭的双目。他面容低垂而悲戚,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几十年前随军攻占南京并参与南京大屠杀惨烈场景的一幕幕……东史郎和他的"阵中日记"1937年11月下旬,侵华日军兵分三路气势汹汹杀向南京。六朝古都、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南京很快就暴露在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之下。12月12日傍晚,南京古都上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