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180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10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骆新泉 《求索》2010,(3):189-191
意象是词人表情达意的特殊符号。宋代女性词人尤其钟情于楼,其词亦多涉"楼"意象。她们有强烈的“女伤春”意识,故其楼意象词偏重于仲春、暮春之季节取向,且玉楼词人比青楼词人更敏感;有鲜明的暮天、明月情结,故其楼意象词偏重于黄昏、月夜的时间取向,且玉楼词人比青楼词人更突出;有孤独愁苦的情感偏好,故其楼意象词偏重于孤独寂寞、相思怨艾的情感取向,且玉楼词涉及思君、爱国、咏物、悼亡等情思,青楼词涉及对地方官员的依附、与男性词人的唱和,以及从良的愿望等内容。而这些无不展示出她们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人生际遇和理想情志。  相似文献   
122.
作家菲茨杰拉德的自恋人格源自满足早期自体的两个基本需求(夸大的自体和获得父母的理想化意象)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但他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以体育运动、写作,以文会友作为寻求他人赞美的途径成功地进行自我提升,使其自恋需求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自恋人格具有时代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3.
高原:昌耀诗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诗人昌耀用“高原”意象 ,表达了对高原生命和高原灵魂的赞美与仰慕 ,也表达了对高原历史和高原现实的追索与反思。“高原”这一美丽的精神幻象 ,包含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艺术理想 ,寄寓了诗人自我以及人类社会一种永远的心灵向往  相似文献   
124.
论杜国清爱情诗中意象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旅美诗人杜国清的爱情诗在积极借鉴西方现代派技巧的同时,也努力向中国古典诗歌寻求养料,尤其在意象的运用上,更是独树一帜,取得了不凡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单个意象的选择、意象群的组合和意象征的运用,从而使他的作品诗意浓郁、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是中西美学思想相结合的典范,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相似文献   
125.
康德和王国维都强调艺术独立性。从“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与“超出乎利害”、“审美意象”论与“境界”说、“崇高”与“壮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两人的美学思想及联系。  相似文献   
126.
莫言小说世界的基本元素,在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中已经就绪。作为童年叙事的发端,这篇小说在创作心理、主题意蕴、意象营造等方面构建出多层次的批评空间。《透明的红萝卜》也是莫言小说艺术大厦的重要奠基石,此后的众多作品几乎都可以在这个中篇里发现艺术生发的因子。  相似文献   
127.
统观《诗经》中写到“狐”的九篇诗歌,《诗经》狐意象可以分为原生态的、象征性的和艺术化的三个层面,但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相关诗篇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宗教意识和审美情趣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8.
霍胜男 《世纪桥》2009,(11):51-52
建筑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的文化综合体,是历史长河中不灭的记忆,对于它,我们要学会欣赏和保护。文中提出建筑了形式美、意象美、社会美几项建筑欣赏的方面,并力求通过对这几方面的讨论使欣赏者或者说社会大众都能够充分的读懂建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9.
谭德晶  ;高颖君 《求索》2008,(3):185-187
戴望舒的诗作有一种古典美的精魂气质,其在诗境营构、意象选择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秋”、“青色”、“夜”的意象,以及女性、花草及“飞升”意象都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原型有着渊源关系,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戴望舒在向“现代”寻求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传统的某种倾心与复归。  相似文献   
130.
熊荣敏 《世纪桥》2008,(11):88-89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转换过程。不同文化有着其特有的文化意象。如何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对这些文化意象进行处理,是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