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7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法官应该是司法能动主义者——从李慧娟事件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娟事件引发了学界不少的争论,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法官功能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比较法学以及价值层面上,法官应该成为一个能动主义者。为了避免在司法能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应该通过"程序主义的司法能动范式"加以制约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2.
中国古代法官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固然存在着巨大的自由裁量的主观性空间,但这种主观性并非完全基于古代法官任意,而是在封建统治者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司法实践结果的价值期待的范围之内,依靠长时期伦理教育及社会实践经验能动行使的结果。但古代中国在缺乏法律至上及逻辑规则制约下的能动司法,必然存在着专擅的司法、腐败的司法的巨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3.
司法能动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重要的司法哲学。美国司法能动的代表性时期为马歇尔法院、沃伦法院和伯格法院时期。美国的司法能动并非源于宪法的明确规定,而是联邦最高法院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罗伊诉韦德案等众多案件中通过"立法性司法"确立下来的。美国司法能动的成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法治背景。  相似文献   
194.
韩炳哲将过度化生产、超负荷劳作和数字信息大爆炸所造成的个体疲乏与困倦的当代社会称为“倦怠社会”。倦怠社会是一个功绩社会、积极社会而非懒惰社会、消极社会,工作积极主义成为个人的精神政治学,自我加速和自我施暴成为倦怠社会成功的关键。在倦怠社会,自我精神暴力疾病日益突出,积极消费、娱乐主义成为化解倦怠的至上之选。然而,倦怠社会的劳动美学却表现出三种困境:作为整体存在论的劳动美学与作为个体生存论的劳动倦怠之困,作为技术决定论的劳动美学与作为自我生成论的劳动观念之困,神圣时间下的倦怠社会的时间辩证法之困。只有通过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活观和劳动观,弱化自我加速和功绩主体的定位,防止数字劳动的畸形,主动建构抵消数字资本、技术平台牵制的生活模式,回归美好生活的实质,才能构建劳动美和生活美。  相似文献   
195.
司法衡平艺术与司法能动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淑雯 《法学研究》2007,29(1):54-62
司法的最直接目的在于定纷止争。法官既不能迷信规则,也不应轻视规则。司法能动主义是一种开放性司法哲学,热衷于打破成规、法外能动和制衡。司法能动主义之所以盛行于美国,有其特定政治法律文化背景。我国情形则大为不同,司法能动主义须慎行。我们应该发展合乎国情的中式司法衡平艺术,倡导能动司法。  相似文献   
196.
司法判决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波 《法学研究》2009,(1):121-146
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机关应当遵循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能否根据正当程序原则去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观察当前中国司法的实际职能和法律发展的一个窗口。通过统计《人民法院案例选》上行政判决所用的法律依据,分析田永案件、刘燕文案件、张成银案件等十余个有关行政程序的代表性案例,结合对法官所做的访谈,可以发现,在过去十多年中,正当程序原则在司法审查中获得了比较广泛的认可,开始成为中国法律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显示了中国法院在相对局促的空间里的能动主义立场,以及由个案判决所推动的一种法律发展的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197.
在大陆法系语境中,民事诉讼学者对于"既判力是否及于判决理由"的议题提出了众多精深的理论。然而这些学说并没有使我们对客观范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反而越发地迷失在明希豪森三重困境之中。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复杂的理论仍然建构在古典当事人主义的根基之上,固守司法克制的基本原则,而对法官司法能动性的积极功能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98.
卡多佐是英语世界有史以来最著名、最伟大的法官之一,也是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司法哲学对司法及其过程——司法的价值取向、司法的方法、司法的至高境界等——进行了深刻、独到的说明和阐释。卡多佐的司法哲学既是其存在于其间的时代的要求的热烈回应,又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适性,对当今中国的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9.
50年前"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上关于唯物与唯心的争论为当今观念形态的"去蔽"工作提供了借鉴,全盘西化和文化保守主义是我们在推进中国哲学学科建设中应该避免的,贯通自我学术生命与民族文化生命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0.
结构功能主义者视角中,结构是社会系统的框架模式,功能则体现为社会关系的实际运行,结构的变迁必会导致功能的调整。合作理念与公共治理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行政法结构的平衡,在消极立法、积极行政的情境下,司法理应发挥利益协调的社会整合功能来缓解这一结构的紧张关系,以维系结构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