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64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3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宗旨、立法原则及处罚程序的设定等法律条文中,处处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精神,是对以往公安行政立法的发展和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通过和实施,对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处罚活动中严格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现代行政应是在“双服务”理念支配下的有效行政。所谓“双服务”理念是一种对秩序行政、服务行政和依法行政加以整合的理念。它在目标层面上表现为两种利益观的整合———既服务于公益又服务于私益 ,在工具层面上表现为在依法行政框架下多元化行政手段的综合运用。“双服务”理念为解决复杂的行政问题提供了一种整合、兼顾的思路 ,其解决复杂行政问题的强大功能在实践中已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03.
后“非典”时期社会不安定因素总量将有所上升,违法犯罪活动可能比较突出,公安行政管理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大,我们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4.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客观存在的治安问题将更复杂,管理滞后现象仍然存在,法律法规还待进一步完善。在新形势下,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出台使我国立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该法并没有对立法技术问题作出专门规定,这便导致我国一系列行政法文件在立法技术上存在缺陷,进而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法律文件的质量。《治安管理处罚法》作为一部重要的行政法文件在立法技术上较《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大有改进,主要表现在:合理处理与相邻法的关系;适当处置立法授权;酌情控制法规援用;严格规范法律用语;准确厘定调整对象;相对周延规制主体;明确框定裁量幅度;分层设置程序规则;全面拓宽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06.
韦伯的理性官僚制模式,是迄今为止在大型组织中运用得极为广泛的组织形式。但官僚制模式在进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后,受到理论界的猛烈的批判和严峻挑战。然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作为一种高度理想化的纯粹的组织机构形式,它所体现的工具理性价值,对现实的公共行政改革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国家行政干预力量也在逐渐减弱,社区自治有了新的可能。但是,我国各地的民主自治基本还处于"形式化"的初级阶段,社区成员的社区自治意识淡薄,参与能力欠缺,这是影响和阻碍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因素;社区民主自治发展程度取决于城市财政支持力度、居民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以及行政执行力和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总体来看,社区民主自治是一场由政府推动的民主化运动,因此它的合法性也就来自于政府。  相似文献   
108.
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的核心,合理配置监管资源,优化监管安全成本,调整财力投向,整合人力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回归监狱职能,是目前我国监狱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9.
杨立新 《法学家》2012,(3):30-39,176
医疗管理损害责任是《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医疗损害责任中的一种具体类型,与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一道,构成医疗损害责任的类型体系。医疗管理损害责任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54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但与该法第34条第1款规定的用人单位责任构成竞合关系,受害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法律。  相似文献   
110.
诚实推定权由纳税人财产权与人格尊严权衍生而来,在立法中加以确认有助于落实税收法定、践行量能课税和提高纳税人遵从度。诚实推定权借鉴了刑法上的无罪推定和民法上的善意推定,其基本内涵是税务机关认为纳税人有少缴税款嫌疑时,应由该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强度应达到优势证据标准。我国应在修改《税收征收管理法》时,明确表达纳税人享有诚实推定权,同时准确界分纳税人的协力义务和税务机关的举证责任,强调逃税行为必须具备主观故意的要件,合理限定税收检查权。诚实推定权入法将对税收征纳实践产生影响,提高现有“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认定标准,使纳税人的正当理由诉求更有可能被认可,对逃税行为的界定也将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