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80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1篇
法律   4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161篇
综合类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唐翀 《东南亚》2011,(1):28-31
公共外交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对于传播本国外交理念,塑造国家形象,改善本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公共外交也具有局限性,其作用不应该过度被夸大。本文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公共外交为例,分析了我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2.
王坤 《东南亚纵横》2011,(12):52-56
本文以1999~2010年东南亚旅华游客人次统计为样本,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东南亚旅华客流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南亚旅华客流空间结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1999~2010年间各年无标度区范围呈逐步扩大趋势,分形结构产生由局部分形→单分形→局部分形→双分形的发展变化。危机事件、旅游资源禀赋差异和区位因素是东南亚旅华客流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社会学的角度对东南亚中产阶级存在现状进行分析考察,认为伴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中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这一变化促进了东南亚国家市民社会的发展。他们逐渐在政治上具有了一定的表现要求和能力,要求社会更加民主化。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各种非政府组织(NGO)崛起,这推动了社会民主化进程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是由于东南亚中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自身局限以及政府、传统政治文化影响,决定了东南亚国家民主化发展进程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4.
信任: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安全合作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引起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为东北亚地区各国所认同和接受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模式。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信任——出发,认为东北亚地区存在着信任缺失与安全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信任建立的各种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5.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东南亚各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展望2008年,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稳定因素,但是,总的而言,仍然是一个好年头.美国经济衰退给世界经济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东南亚经济蒙上一层阴影.然而,时过境迁,美国经济虽然是影响东南亚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已经不是唯一的因素,美国一打喷嚏,东南亚就感冒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东南亚政治在2008年基本能够保持稳定,马来西亚顺利举行大选;泰国前总理他信回国,新总理沙玛一再强调是他信的代言人,新政府执行了一条没有他信的他信政策.东盟通过了<东盟宪章>,它标志着这个地区性国际组织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东盟与各个大国的关系也比较顺利,日本在东南亚又有一些新的动作,福田首相继承其父亲老福田的路线,加强了东南亚外交.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亚洲移民社会性别时,要关注两种主要形式:合同式的劳工移民和自发式的劳工移民,同时应关注劳工移民中的社会性别问题。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移民情况为例,一般说来,这些移民工人的生存状况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无法拥有输入国公民和永久居民拥有的许多权利,这是需要从国际、地区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给予解决的政策性问题。  相似文献   
77.
大湄公河次地区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湄公河次地区(GMS)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及省区之间的地区性合作机制,是东南亚乃至东亚范围之内地区主义发展的一种表现。本文在简要介绍有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从国家和市场这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GMS的特点及其定位进行分析,然后重点讨论了GMS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文章认为,国家和市场的作用及其互动,直接决定和制约着GMS的性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8.
布什政府对东盟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总结了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东盟的政策,探讨了影响美国政策的因素,分析了美国对东盟政策的调整将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9.11”事件以后,美国的反恐战争为其重返东南亚提供了契机。布什政府调整了对这一地区的政策,改善或提升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然而,把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机制,美国还没有完整的战略。美国主要推进的是双边关系,其中以军事关系为重。美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中美关系稳定的情况下,其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79.
ABSTRACT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we are fac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post-war capitalist world system. The 1920s was in the middle of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regnum, a period of discontinuity in the social order, accompanied by widespread unrest, wars and power vacuums. In this article, that framework of the long and super long waves in the capitalist world systems is used to examine the recent interregnum that marks the re-emergence of Asia.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ong and super long waves a new “flying geese” theory is built by incorporating the theory of dynamic industries with Akamatsu’s theory. In the 1980s, Japanese integral production architecture improved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automobile and electrical machinery industries. In the 1990s, the USA’s open modular production architecture enabled China’s compressed industrialisation, and the China-centric Asian production network replaced the Japan-led Pacific Rim triangular trade regime. In the 2000s, the knowledge-and technology-intensive (KTI) industries have established themselves as the new dynamic industries. The USA is the leading country to develop KTI industries. China is catching up quickly and has leapfrogged Japan in KTI industries. In conclus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changes mark an approaching second interregnum.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This forum brings together five different angles on th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and how political regimes and forms of order-making can and should be researched through the concept of ‘illiberalism’. The discussion engages critically with this and associated concepts, such as ‘illiberal peace’ and ‘authoritarian conflict management’,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out of the Central Asian / Eurasian context and discussed in their wider global ramifications and, within the framing of ‘illiberal peace’, explored in various contexts in and beyond Central Asia. While further assessing the relevance and impl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 this forum also attempts to think beyond ‘illiberalism’ by introducing and discussing the idea of ‘post-liberalism’. This way, the authors engage in an exchange that serves to probe both concepts and to determine their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when it comes to analysing and understanding politics and societal processes in Central 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