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5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宪法概念是法律事实而非社会事实,是制度事实而非自然事实,是规范事实而非生活事实,具体表现为宪法所规范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既可存在于形式宪法中,也可存在于实质宪法中,其中宪法文本是宪法概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如果以社会学或者哲学方法进行研究,宪法文本并非不可以批判,但法学方法的宪法学是对宪法概念进行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并体系化。欲证立中国宪法概念,须以普遍性宪法价值为前提,以中国宪法文本为基础,厘定其法律含义,梳理其传承和变化过程,确立这些宪法概念的当代含义,按照我国宪法理论和法律逻辑使之体系化。这意味着对宪法概念的研究必须回到宪法文本,体系化的宪法学可称为宪法释义学。  相似文献   
12.
从限权到控权──宪法功能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代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严格限制政府权力,限权政府理论推动了古代法律向近代法律制度的转变,从而推动了近代法律秩序的形成。现代宪法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政府权力以及其它可能破坏宪法秩序的社会团体权力进行控制,控制包括限制在内,只不过限制是控制的一种手段与方式之一,而不是现代宪法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宪政:依法治国的核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法治国并不必然实现法治国家 ,必须对其予以限定。宪法的限制是第一层次的限定 ,宪政是第二层次的限定。宪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实行宪政是实现法治国家的保证。实行宪政必须对权力进行三个层次的制约 ,即规范制约、权力制约和权利制约 ,进而要求有高度权威的宪法 ,实行政府权力分立和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The central questions of this article are: a) Based on what arguments defended Johannes Althusiu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rivate and public life sphere? b)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s exist between the state on the one hand, and private and other public associ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c) Based on what arguments may the government restrict actions of citizens and private associations?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lthusius should be mentioned a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liberal constitutional state.  相似文献   
15.
宪政共和主义是对一种普遍价值观的追求,是道德建构主义的;宪政共和主义强调权力来源独立的多政府单元的存在。宪政共和主义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它在公共管理和公共经济中的效率。针对我国复杂的现实情况,在宪政规范允许的限度内,实行一种差别性的共和主义是可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6.
宪法上的人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有关私法上的人格权之讨论在近年已近乎白热化,那么宪法中的人格权却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然而,在德、日等国的法制史上,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却曾经先由宪法条文中引出,转而反哺于私法;而倘若忽视宪法上的人格权理论,则不可能完整理解民法上的人格权。从德、日诸国精致丰富的人格权理论观之,人格权内涵中最具特征的当是其概括性,它以保护人格的自主发展为主轴,特别保护隐私权、名誉权和自我决定权等。然而,为了克服其内容上的这种宽泛性和多元性,两国法院也确立了人格权的范围理论和多重审查基准,为人格权的保护和限制划定相对明确的界限。凡此种种,均值得吾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是前苏联时期施行的违宪审查制度。由于奉行"代表机关至上"的权力构建理念,使得前苏联只能把违宪审查权交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的运行状况并不理想,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权力旁落、宪法权威被漠视。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宪法成文形式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作恒 《现代法学》2004,26(1):178-186
本文简要地阐述美国宪法成文形式产生的历史渊源 ,认为近代首部成文宪法的诞生是美国本土长期而渐进的立宪进程的产物 ,它的成文形式可以追溯到早期开启北美殖民进程的英国王室颁发的殖民特许状和殖民者之间签署的殖民地合约 ,同时也受殖民地时期立法实践和宗教传统等方面的影响。此外 ,美国各州在独立后采用成文宪法的实践 ,以及《邦联条例》的起草、通过等事件 ,都为美国成文宪法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及时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婚内强奸问题曾引起社会各界包括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婚内强奸的实质是宪法中的性权利和民法中的配偶权之间的权利冲突。具体案件中,委任法官通过宪法利益衡量的方法来判断婚内强奸中的罪与非罪,是解决婚内强奸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谈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宪法(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4,19(1):100-112
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民的隐私权、因特网技术与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宪法(学)也不是消极地应对科技的发展,而是积极地回应,一方面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限制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的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制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