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5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论宪政模式选择中的本土文化传统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民主宪政制度的发展和宪政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宪政模式的选择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而在这个问题上,本土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西方国家与近代中国宪政的发展历史证明,本土固有的文化传统及其特异性,直接决定了宪政发生与发展的道路,以及宪政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中国要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宪政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宪政制度,首先必须对本土文化传统因素及其影响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2.
论司法改革的理论基础及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的司法改革理论是以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为背景展开的 ,其所提出的方案不能解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司法”公正问题。建立宪法审判制度 ,设立全国人大宪法委员会 ,把人大的个案监督变成宪法诉讼 ,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73.
论宪法的自由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的自由理念有其肯定和否定双重形态,这两种不同的形态产生出宪法与宪政具体理念, 即肯定性自由理念建构起宪法的人民主权理念, 否定性自由理念建构起宪法的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理念, 自由的双重形态建构起公共政治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分。一部实质宪法应当从实质到规范都能体现其自由理念, 即对基本自由权利和其他剩余权利的保障以及对国家权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74.
如果财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对于个体来说谈不上真正的自由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缺乏长期动力。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 ,鼓励人们追逐财产和利益 ,等于开发了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但目前私有财产权在法律上的定性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公民信用观念的养成。  相似文献   
75.
以宪法制度的稳定性程度为标准,世界各国宪法大致可以分为定型宪法和转型宪法两种类型。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宪法制度仍未定型。从比较法的视角来看,中国宪法修改的模式和功能不同于一般西方法治国家宪法,也不同于一般的转型国家宪法。从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经验来看,宪法修改主要发挥了向后看的确认功能。在全面推进法治的进程中,宪法修改逐渐开始发挥前瞻性的功能,将社会基本价值共识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为根本规范,进而为未来社会转型提供规范性指引。  相似文献   
76.
李友根 《法学评论》2020,(1):148-159
对法律文件的违宪审查是我国合宪性审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的违宪审查实践中,针对法律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存在着合理审查、中等审查和严格审查等不同的审查标准。对于经济领域的法律,一般采用合理审查标准,但近年来在涉及言论自由的经济领域,其审查标准往往会提高。在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中,如果法院在个案审判中发现法律存在违宪嫌疑时,可以建立向最高人民法院移送的机制,并通过听证程序进行充分论证以决定是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合宪性审查请求。在审查中,对于我国的经济法律不宜直接采用合理审查标准,而应提高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77.
The status of “British subj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tate, and the concept of “rights” and “liberties” are relevant to the current political debate about “British identity”, citizenship, “multiculturalism”, a “British Bill of Rights”, and whether there is now a need for a written constitu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fused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meant by “British” citizenship and analyses the parallel developments of citizenship and our co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Human Rights Act, devolution and Gordon Brown's proposed constitutional renewal are important steps in setting out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that bind us together as a nation. Together with a coherent definition of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ritish citizenship, constitutional reform would achieve a stronger sense of what it means to be British today.  相似文献   
78.
违宪审查制度是国家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纠错机制,是宪法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对维护宪法的权威、发挥宪法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一大障碍。应借鉴他国建立违宪审查模式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尽快建立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9.
刑事被告人权利的宪法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将被告人的重要诉讼权利上升为宪法性权利 ,并在刑事诉讼程序建构中尊重和实现这些权利 ,在司法体系中建立一种针对宪法性侵权行为的权利救济机制。然而 ,在被告人权利宪法化问题上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在被告人权利宪法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刑事诉讼法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以及未来以加强这种权利保护为标志的法律改革 ,才有其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80.
戴谋富 《行政与法》2007,8(9):55-58
民事权利是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法律权利。民事权利的自然权利说、意思说、法益说、法力说揭示了民事权利本质的四个层面,即"自然为理"、"意思为体"、"利用为用"、"法力为形式"。从宪政视界考察,一方面,民事权利形成和发展是孕育宪政环境并促成宪政产生一个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宪政又是发展公民民事基本权利的关键手段,发展公民民事基本权利是宪政的终极目的和归宿。应正确认识民法与宪法的关系,构建一个以民法为基本法,以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为配合的网状维权(利)、控权(力)系统,并统一于宪法,才能构建一个完整、和谐、统一的民事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