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并以60例无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以肝、肾证候及阴虚、气虚、血瘀证候积分最高,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兼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32.
在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情况下,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如何预防、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计算不同时间大鼠骨骼肌新鲜度指标(K值、K1值、K0值、H值、P值、G值和IMP比例)变化规律,研究其与早期PMI的关系,筛选出最优评价指标,用于早期PMI推断.方法 SD大鼠处死后,保存在20℃恒温条件下,于死后即刻(0h)、4h、8h、16h、24h、32h和48h提取大鼠双后腿骨骼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心肌中VEGF在死后一定时间的稳定性及表达的变化规律,评价其对死后诊断机体早期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SP法染色、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系统,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内VEGF阳性表达面积和强度,并对VEGF在死后不同时间的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VEGF在缺血心肌组织中,见灶性或成片心肌细胞强阳性表达,部分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表达弱阳性,间质表达阴性;在4℃放置,随时间延长,缺血心肌组织VEGF阳性表达有减弱趋势,至10d时缺血心肌组织仍可见VEGF在少许心肌细胞胞浆内呈弱阳性表达。在4℃放置10d以内,缺血心肌和正常心肌标本之间VEGF阳性表达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能耐受一定程度自溶及腐败的影响,其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判断死后4℃放置10d以内的尸体是否出现过心肌缺血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5.
中国早期乡土文学是在启蒙理性的追求、时代的批判与俗世的阐述大背景中展开的。批判性主题的展现、理性价值的求取、乡土文化隐喻是早期乡土文学现代性特征的主要表证。早期乡土文学是乡土作家们带着理性的审视、反省态度进行文学创作的结果,是在民族性视野中"人的发现"启迪基础上的"故乡的发现"。比照30年代以后文学发展的历程,可以说,中国文学"走出中世纪"的标志是早期乡土作家站在民族性认同的话语背景中,在创作乡土文学时对文学现代性的求取。  相似文献   
36.
Ma M  Xu X  Luo B  Wu X  Zhu J 《法医学杂志》2000,16(3):141-142
为探讨心肌缺血后内皮素在心肌组织内表达的变化。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内皮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缺血60min后 ,缺血区心肌细胞呈局灶性阳性 ;缺血120min后 ,血管平滑肌、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浆均呈阳性着色。对照和缺血30min组心肌组织未见有阳性反应。上述各组HE染色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7.
对我国合作网络预警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治理作为治理理论的一种研究途径,强调公共管理的多主体参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有必要引入合作治理理念,构建全新的“合作网络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38.
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HSP70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变化 ,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寻找新的依据。 方法 建立家兔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SP70的表达。 结果 心肌缺血 15min再灌流 30min后 ,再灌流区心内膜下可见HSP70阳性表达 ;缺血30min再灌流 30min后 ,HSP70阳性反应细胞数目较多 ,散布于心肌全层 ;缺血 6 0min再灌流 30min后 ,再灌流区阳性表达明显减少 ,而其边缘见阳性表达略有增强。各实验组正常区和对照组心肌组织均未见阳性反应。 结论 心肌组织HSP70的阳性表达是一项显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灵敏指标 ,HSP70的免疫组化检测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大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心肌缺血时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和血浆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变化。方法 按Selye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H-FABP在心肌细胞和血浆中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心肌缺血15min时,缺血区心肌即可出现H-FABP缺失,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失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心肌缺血15min时,血浆H-FABP含量在心肌缺血15min时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血浆含量逐渐上升,4h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和血浆中的H-FABP含量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可望成为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所致的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梗死心肌和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肌红蛋白染色的变化。结果 梗死心肌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 ,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中 ,如心脏挫伤、心肌炎、出血性休克、电击死、机械性窒息、有机磷中毒等 ,也有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结论 应用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早期心肌梗死需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