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1篇
  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238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4篇
法律   206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65篇
政治理论   219篇
综合类   8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于欧洲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背后是民族主义的竞争逻辑,因此它亦拥有巨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近代时期,东亚三国之要务在于建成现代民族国家以抵御外侮,但唯有日本获得成功,中韩两国均遭遇重大挫折。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韩两国与日本传统公私观的不同。在思想与政治上受到中国巨大影响的朝鲜王朝,其超越狭隘民族意识的儒家"天下为公"思想使其在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竞争逻辑面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但这种看似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普遍主义思想,或许却能够为解决今天东亚地区的各种悬案提供一些思想资源,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形态的指导精神。  相似文献   
92.
东亚出版人会议紧扣着东亚文化与出版两大主题,从人的交流、书的交流到企划出版的交流这3个层面,既务虚也务实。一方面通过相互间的文化与理念的交流,期望了解彼此邻近却隔膜的现代化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则通过共同出版"东亚人文书100",进行跨越国界的文化事业的交流。不过,中、日、韩3国所推荐的书目依然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诉求,因此,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来重构东亚的价值和理念,还需要出版人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93.
两岸产业合作目前的形态与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除了两岸间密切的经贸关系外,更是由两岸共同处于的东亚生产网络所驱动的。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两岸间产业合作开始共同面对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全球价值链重新布局的外部压力,同时由于两岸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的变迁,两岸间产业开始逐渐由互补走向竞争。当外部与内部经济环境同时发生变化时,两岸产业合作的传统模式面临挑战和选择。  相似文献   
94.
The goal of the direct participation of food producer constituencies – and other citizens – is a key component of food sovereignty, the policy framework first launched by La Vía Campesina and engendering the much wider food sovereignty movement. In this paper, I outline the reasons why the reform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ttee on World Food Security (CFS) can be regarded as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to this goal. Focusing upon the CFS's aspirations for inclusivity, I outline a framework for interrogating the experiences of social movement activists representing food producer constituencies seeking to convert their formal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CFS into substantive participation. Going beyond the capturing of their experiences, the framework also reveals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their challenges in attaining substantive participation can be overcome,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upon adjustments within the arena itself.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agenda suggested by Raj Patel (2009), amongst others, and alluded to further in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5.
Nasta's piece forms part of an oral contribution to the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onference in which a variety of speakers discussed the many questions that the conference had raised. It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the location and history of black women's writing in Britain and attempts to address issues that have dominated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discussion for some years. The question as to how far we have moved on in our read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se literatures is discussed; also the fact that perhaps debates we now see as being contemporary were also current in the experiences of earlier representations of Britain from a black or Asian perspective. Nasta makes some tentative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how we might move forward.  相似文献   
96.
With interest in queer socialities, the author considers Jacques Derrida’s provocation in Of Hospitality to “say yes” as hospitable gesture in order to challenge the gendered and racialized demands of this charge. If Orientalist conflations of the East with femininity have in turn sexualized Asian women as simultaneously hypersexual and submissive, then how can we as viewers and readers performatively read Asian femininity in a different, and not anti-relational, orientation to hospitality? Building upon Anna Watkins Fisher’s concept of parasitic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posits inscrutability as a feminist methodology by considering Yoko Ono’s performances of Cut Piece and Laurel Nakadate’s video Happy Birthday for their interesting solicitations to audience-participants, costars, and viewers.  相似文献   
97.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非常活跃,先后出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和印尼的廖内群岛等组成的"新柔廖增长三角",又被称为"东盟南增长三角";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相邻部分组成的"东盟北增长三角";文莱、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相邻部分组成的"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简称东盟东增长区)"等.这些由东盟各国自愿组成的各种增长三角已成为东盟进行合作的重要形式,促进了东盟各国间经济联系和相互合作,带动了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本文选取东盟区域内最大的、最年轻的东盟东增长区,分析其带动资本流动的效果,探讨其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98.
东亚意识与东亚秩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意识的内涵包括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共有的利益观念.东亚意识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我们性"的认同和东亚意识的社会化.未来东亚社会秩序的构建根本上取决于东亚意识的社会化程度、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东亚认同还处于萌芽状态,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清算意识"还很缺乏,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将在东亚长期存在.因此,可以预见,东亚意识的社会化将会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新的东亚社会秩序也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但是一个高度认同,以中日关系、东北亚和东南亚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新的东亚社会秩序将会为未来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因此,东亚国家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9.
赵建民 《东北亚论坛》2007,16(1):110-114
创建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的“东亚共同体”,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历史事实证明:东亚地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一体化”的区域;它既有成功的、进步的古代“东亚文化圈”,也有反动的、失败的近代“大东亚共荣圈”,还有设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然而,现实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东亚共同体”能否迅速建立的前提条件。为促进未来“东亚共同体”区域内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建共通文字,这不是复旧,而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人们思考构建“东亚共同体”时,在普遍关注经济协作的情况下,尤应重视思想文化观念的问题,因为东亚各国间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问题,不能光靠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手段来解决,而确实需要从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0.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