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4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6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Abstract

Public management occurs within institutional and spatial contexts that define constraints and shape opportunities for public action. Importantly, the creation, adaptation, and nurture of institutions are socially valuable results of governmental action. Similarly, all human action occurs in and has effects in spatial contexts. The quality of life available to humans is dramatically affected by location and making places more valuable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much public policy. Analyses at the nation state level find government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stitutional rules supporting democratic polities and market‐based econom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long‐term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nations. When considering institutional context at the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or in specific policy arenas, at least three measures—(1) existing capacity for collective action; (2) complexity; and (3) volatility—need to be considered. Spatial contexts can be usefully analyzed along several dimensions, including structure of the economy, distribution of assets/liabilities and public, business, nonprofit and household activities, geography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among others. Estimating transaction costs of collective action can be a common entry point into analyses of institutional and spatial contexts. Both analysis and practice of public management will be advantaged by systematic attention to institutional and spatial context.  相似文献   
42.
Accurately predicting inpatient aggression is an important endeavor.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inpatient aggression over a six-month time period in a sample of 152 male forensic patients. We assessed constructs of psychopathy, anger, and active symptoms of mental illness and tested their ability to predict reactive and instrumental aggression. Across all levels of analyses, anger and active symptoms of mental illness predicted reactive aggression. Traits of psychopathy, which demonstrated no relationship to reactive aggression, were a robust predictor of instrumental aggression. This study (a) reestablishes psychopathy as a clinically useful construct in predicting inpatient instrumental aggression, (b) provides some validation for the reactive/instrumental aggression paradigm in forensic inpatients, and (c)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grating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into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Michael J. VitaccoEmail:
  相似文献   
43.
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框架,将农户看作两个人的生产系统,讨论了家庭内部分工与专业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调整两个重要制度变量的影响,研究了农户兼业化对土地制度选择的意愿及其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策意义.Probit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农民家庭内部分工降低了土地流转意愿;在家庭人地比的一定范围内农户响应人地比例的变动而选择土地流转的意愿比土地调整要更为强烈.研究的结论是,男性和女性人力资本在非农就业的差异,以及兼业农户没有降低农业产出的效率特征,决定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分工使兼业农户不会轻易放弃土地承包权;分工经济使农民对现有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利用程度的重要性超过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潜在利润,农户的反应倾向于选择土地流转应对稀缺的土地要素禀赋对土地调整的压力;农户的制度选择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内部分工预期收益所左右,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锁入效应.  相似文献   
44.
韩荣 《长白学刊》2021,(1):99-105
从担保行为历史、担保合同效力立法、司法实践的角度考查,担保制度经历了从人格向契约、再由契约向政策的变迁,各阶段的效力规定均体现了特定的社会背景并具有时代适应性.民法典对保证及物权担保合同中主从合同的效力关系进行了统一规定,其法定主义立场重申了对担保秩序稳定性的价值追求,反映了立法者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担保现实时追求公平的整...  相似文献   
45.
时立荣  闫昊 《理论探讨》2020,(2):171-176
社会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根植于经济嵌入社会的关系之中。生产要素本身具备多种属性和功能,长期以来商品经济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单向商品化使用,造成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等非商品化属性的隔离。正如波兰尼所言,土地作为自然存在,劳动力和企业管理者作为社会人,本身并不是生产出来供销售的商品,资金使用的信用、信任和合法认可也不能作为商品去生产。因此,重新审视经济行为的目的,可以发现社会企业的发展动因。社会企业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内生动力,以企业家管理才能为社会目标通向经济行动的镶嵌通道,通过制度创新改变社会问题,并运用社会管理技术系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将组织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对推动良性社会运行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再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思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东北老工业基地特殊性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浓厚、国有经济比重大、重化产业比例大形成的“铁三角”架构,从而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同时,会产生显著的沉淀成本。补偿或降低这些沉淀成本,构建完全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新形势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跨域生态环境问题通常发生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兼具了一般环境问题的共性特征,同时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致使传统的属地管理模式效率较低,亟须寻求新的治理方式。协同治理作为新兴的治理模式,契合了跨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能够发挥协调各方、平衡价值的功能,有助于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理解和内部合法性。因此,将协同治理嵌入跨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过程,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促成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需要就理念、法律、组织和制度等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8.
在犯罪成因上,企业家犯罪不同于传统的街头犯罪,外在环境与制度条件对企业家队伍的成长方式及其追逐财富的路径选择具有很强的建构性。透过245起具有统计价值的企业家犯罪案例中的罪名结构特征,可以具体地说明企业家犯罪的制度性成因:融资类犯罪比重大凸显民企融资的制度性瓶颈;受贿罪突出反映出国有企业家制度性的角色错位;国有、民营企业家罪名差异显现市场公平竞争的不足;民营企业家的主要罪名分布反映出刑事手段介入市场活动的泛化倾向;背信犯罪的高发折射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49.
“一国两制”之所以可以在香港回归之后,继续维持其繁荣与稳定,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北京将香港在1997年之后的“繁荣与稳定”视为政策成功的关键,因而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就使得十余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得力于北京片面的努力,从北京到香港都忽视了香港对维护“一国两制”应该存在的责任。本文认为北京和香港应该将“一国两制”,视为一种在国家典范下的新制度,欲使“一国两制”成为不同于“一国一制”的制度,香港不应对抗“一国”,更应该与“一国”合作,才能使“一国两制”成为香港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0.
论单位犯罪     
王楚 《政法学刊》2008,25(2):23-27
单位犯罪在以前的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中被称为法人犯罪,它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是财政体制的改革,使得我们国家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各单位都有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由此产生了一个个特定团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当特定团体以非法手段谋取自身不正当利益从而损害社会整体利益时,就产生了单位犯罪现象。也就是说,当这种利益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用犯罪的形式表现出来,应对单位犯罪问题的现行立法规定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