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 0 3《国家禁毒战略》明述了美国总统的国家中期禁毒目标———用 2年的时间使毒品滥用情形减少 10 % ,用 5年的时间使毒品滥用情形减少 2 5 %。最引人关注的是 ,2 0 0 3战略记述 ,要用接近 10年的时间实现青少年吸毒现象的首次减少。在战略优先选择方面 ,2 0 0 3战略十分明确要确保三个优先 :第一优先是事前阻止 (在吸毒开始之前 ) ;第二优先是事后戒治 (在吸毒开始之后 ) ;第三个优先是打击市场 (使毒品供应基础结构裂变 )。  相似文献   
82.
中国和日本都在实行某种总体上对于对方的战略“双轨”方针,一方面谋求在有限程度上改善关系,另一方面继续进行战略对峙和战略预防。中国需要进一步稳定目前的中日关系,继续缓解对抗,防止军事冲突,同时依靠缓解对抗来阻滞日本行进中的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美韩两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决定导致中国强烈愤怒,中韩关系随之急剧和显著地恶化。然而,争取和维持韩国对中国的基本或起码友善这个重大利益依然存在,它密切地关系到防止和制止朝鲜半岛成为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军事堡垒,因而中国对韩国要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尽可能不主动损伤中韩关系多年发展造就的每一项已有的重大成果。中国在朝鲜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六项很经久的核心利益或重大利害,它们都对中国至关紧要,因而总的来说不能扬此抑彼,更不能舍彼取此。必须估计到,朝鲜问题上对中国总的来说有利的、基本和平地解决问题的时机早已过去,今后该问题的前途对中国来说都严重不祥。因而,从长远出发特别重要的是,对朝决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防止或阻止朝鲜持对华持久敌视态度;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容许美国和美韩同盟在军事上控制朝鲜半岛北部。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著作权犯罪立法规范与司法适用的实证考察发现,我国以往灭火式被动回应的刑法规制存在着过度扩张解释违反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滞后的立法无法实现著作权的全面保护等弊端。数字时代著作权的刑法保护理念应进行从被动回应到主动预防的范式转换,保护范围应从关注核心到覆盖边缘。完善路径是在司法层面上,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规制;在立法层面上,应对商业性提供规避手段的“预备行为”进行犯罪化,增设“向他人提供非法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设备、服务罪”。  相似文献   
84.
朝核问题是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一直影响着本地区的安全。并且,由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政治特性以及该地区的大国安全博弈,朝核问题的解决难度与日俱增。长期以来,韩国将美韩同盟视为朝核危机发酵期的安全保障,同时,朝鲜亦因美韩同盟的持续强化而极速推进核武力建设,最终导致朝核危局愈演愈烈。应当说,朝核危机与美韩同盟两者间已互为因变量。然而,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战略指向不仅是半岛无核化,更主要的战略意图是为其全球战略体系服务。因此,“美主韩从”性质的美韩同盟会使韩国本身的战略指向发生偏移,最终,非对称性质的美韩同盟可能会成为阻碍半岛和平繁荣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5.
论当前中国和平维护南海权益的国际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以来,在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以及越南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与外部化政策的影响下,东盟对南海问题的影响日趋增强,主要南海权益争端国家对中国的态度趋向强硬。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表明,南海争端矛盾的尖锐化、问题解决机制的多边化、区域外强国介入的常态化已经成为中国和平维护南海权益不得不面对的国际环境。而美国与东盟提出的多边谈判和尽早协商通过《南海地区行为准则》的建议短期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从容易解决的争端下手,通过双边谈判首先解决某些具体争端,逐渐消解南海问题的复杂性是中国应对当前南海问题复杂国际因素、和平维护南海权益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86.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nterviews, and case study analysis to highlight the primacy of honor needs above health and safety needs in the context of honor killings and blood feuds among Israel's Arab community, including Muslims, Christians, and Druze. Assuming that individuals in conflict situations will generally act to satisfy more basic needs before they act to satisfy less basic needs,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nflict contexts in which disputants perceive their honor to be a higher priority than their health and safety, and consequently, they tend to act accordingly to satisfy their perceived honor needs first, often ignoring obvious health and safety‐related needs. Such insights could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cholars and dispute resolution practitioners studying and working within these conflict contexts.  相似文献   
87.
战后由于东西方之间的冷战,使得从事情报活动及隐蔽行动的情报机构的作用大大增加,情报机构也就摆脱了政府其他部门的附庸的地位,并形成了各有特点的苏联模式和英美模式两大情报体制模式.随着历史的变化,英美模式这种情报体制在当今更为流行.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情报体制上的共性也越来越多.完善的情报体制正与外交、军事鼎足而立地发挥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三大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88.
作为海洋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之一,十多年来越南外交研究机构持续主持召开关于南海(越南称"东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机制。第12次南海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越南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和南海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呈现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各届会议的新特点。越南主流媒体对此次会议给予了较多关注和宣传报道,力图表现出研讨会的所谓"公正性""学术性""法理性"特点,反映出的意愿则是服务于攫取和扩展自身海洋权益的目的,并与美国关于南海问题的声明立场相呼应。举办方试图通过国际学术研讨会平台的形式,渲染南海复杂和严峻的形势,推卸在南海制造麻烦和分歧的责任,宣扬其南海政策主张,寻求影响和主导在南海问题上的国际传播话语权。维护南海的和平、合作与发展是南海区域国家和东盟的共同愿景,推动这一愿景的落实是各方的责任,越南需要拿出切实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其媒体也应该发挥出更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测算,能够比较科学地分析研究区相对于参照区的人口发展状态,为研究区制定人口战略、政策提供参考。对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测算模型进行改进,引入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压力指数。选取1997-2007年广东省及21个地级以上区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数据,运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几何模型和优化的指标,对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区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及承载压力的测算,指标匹配的全面性、复合性、协调性,模型的客观程度决定测算的科学与否。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区域,人口承载压力总体比较大,珠三角、东翼多数区域人口承载压力呈增大趋势;西翼、粤北山区人口承载压力呈减弱趋势;除广州外,其它区域人口承载压力,相对广东远小于相对全国。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pooled comparative analysis aimed at addressing two of the three overarching research questions of the special issue. It first discuss an ‘end of ideology’ research question: that is, whether party constituencies and party strategy show clear challenges to classic twentieth century ideological alignments. Second, it investigates the type of issue strategy that parties employ in this new ideological environment, expecting mainstream parties to stress a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while challenger parties should favour a conflict-mobilisation strategy. Finally,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se two fundamental dimensions (ideological consistency; reliance on problem-solving vs. conflict-mobilis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dentify party strategy innovations in current West European el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